PAGE
PAGE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0**
装配式顶进下穿道工程技术标准
EngineeringTechnicalStandardforRectangularPipeJacking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目录
TOC\o1-3\h\z\u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3基本规定 3
4设计 4
4.1一般规定 4
4.2总体设计 4
4.3荷载 6
4.4管节结构设计 9
4.5顶力计算 12
4.6防水防腐设计 13
4.7工作井设计 16
4.8顶推中继间设计 19
5材料 21
5.1混凝土 21
5.2钢筋和钢材 21
5.3防水材料 21
5.4防腐蚀材料 23
6顶管设备及安装 24
6.1一般规定 24
6.2矩形顶管机选型 24
6.3顶管设备安装及调试 25
7施工 27
7.1一般规定 27
7.2施工准备 27
7.3管节预制、运输与安装 28
7.4始发与接收 30
7.5顶进 31
7.6注浆 32
7.7渣土改良 33
7.8监测与控制 34
8验收 38
8.1一般规定 38
8.2管节 39
8.3矩形顶管隧道 41
PAGE
PAGE1
1总则
1.0.1为规范矩形顶管工程建造,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下穿道路及地下工程矩形顶管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以及验收。
1.0.3矩形顶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等状况,遵循信息化、智能化施工原则,合理选用矩形管段结构形式、施工设备及顶进工艺。
1.0.4矩形顶管工程建造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PAGE4
PAGE
PAGE2
2术语和符号
2.0.1矩形顶管机
具有对工作面旋转切削、渣土外排和盾体支护等功能的全断面矩形隧道掘进机。根据平衡开挖面地层压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和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机。
2.0.2中继间
顶管机顶推系统能力不足时,随管节一同前进的接力顶进装置。
2.0.3工作井
用于顶管机组装、解体、管节拼装、顶推施工等作业的竖井,包括始发井、接收井。
2.0.4始发
顶管机由始发井进入地层开始顶进的施工过程。
2.0.5接收
顶管机由地层进入接收井完成顶进的施工过程。
2.0.6顶推装置
设置在工作井内并向顶进管道尾端施加推力的机构。
2.0.7导轨
固定在工作井底板上,作为顶管初始和接收导向、管节拼接平台用的轨道。
2.0.8反力墙
顶进施工时为顶管机施工提供反力的后背墙。
2.0.9管节
分节浇筑或拼装成型的用于矩形顶管顶进的结构单元。
2.0.10减摩注浆
在设备壳体与土体之间及管节外壁与土体之间注入减摩浆液的施工工艺。
2.0.11置换注浆
在顶管法隧道成型后,从隧道内向管节背后压浆,将原来存置于管节与地层空隙间的减摩浆液挤压置换为水泥浆液,以稳固隧道周边地层的工艺。
2.0.12顶管机姿态
顶管机的空间位置及姿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数据描述。
PAGE
PAGE4
3基本规定
工程建设前应查明顶管沿线有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上与地下管线、建(构)筑物、障碍物及其他设施等周边环境情况。
顶管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制定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措施。
矩形顶管结构应满足在规定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等基本要求,并应在此基础上做到经济合理。
矩形顶管下穿道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情况,通过对技术、经济、工期、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计算选择管节管材、管道埋深、工作井结构形式等技术参数。
矩形顶管下穿道结构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等级和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矩形顶管结构防水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
顶管施工应建立地面和地下监控量测系统,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方便校核和易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