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 农业微生物学 模块一
PAGE8
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操作步骤,学会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其原理主要基于细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丰富且交联度高,还含有大量磷壁酸。当用结晶紫初染后,碘液媒染,结晶紫与碘结合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够牢固地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上,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最后被番红复染后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少且交联度低,外膜层类脂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洗脱出来,再用番红复染后就呈红色。
三、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作为革兰氏阴性菌代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代表)。
试剂: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无菌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涂片:取洁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水滴中轻轻涂布均匀,制成薄而均匀的菌膜。
干燥:将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也可在火焰上方微微加热,但要避免过热使菌体变形。
固定:手持载玻片一端,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使菌体固定在载玻片上。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2分钟,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
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作用1-2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约30秒至1分钟,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
复染:滴加番红复染液,染色1-2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吸干水分。
镜检:将制好的涂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找到视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菌体的颜色、形态和排列方式。
五、实验结果
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2个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填于下表中,并描述菌体的颜色、形态、排列方式。
菌种名称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菌体形态图
菌体颜色
红色
紫色
菌体形态
短杆状
杆状,有芽孢
菌体排列方式
单个或成对排列
链状排列
结论(G+或G-)
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