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矿风量实时监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的总体要求、监测内容、监测设备、监测方法及运行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产和建设煤矿的风量实时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系统real-timemonitoringsystemofmineairvolume
对煤矿主要测风地点实现远程集中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4总体要求
4.1煤矿风量实时监测构架应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采用精确测风技术手段,对矿井风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宜由通风参数感知、信息传输、超限报警三个模块组成。
4.2煤矿风量实时监测与全矿智能化平台对接提供标准数据接口,实现多系统间数据联动。
4.3煤矿风量实时监测主机不少于两台,选用工业控制机或服务器,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4.4井上、井下主机配备应急电源、分站配备备用电源。
4.5煤矿风量实时监测设备之间应使用阻燃线缆或专用光缆连接,传感器至中心站网络层级不应超过3层。
4.6煤矿风量实时监测设备配套件应经过防爆认证并具有MA标志,使用单位应按系统安全标志证书规定的型号规格选择传感器等配套设备,使用其它系统传感器的应提供关联性测试报告。
4.7煤矿风量实时监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型信号,传输方式为数字传输。
4.8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组成设备采用抗干扰(EMC)技术设计,并有相宜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检测报告。4.9分站的最大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在设计工况条件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别为2km、3km和6km。
5监测内容
5.1煤矿风量实时监测应主要监测巷道风速、风量、风压、温度、湿度等参数,应对以下巷道进行监测:
a)矿井总进、回风巷、主要进、回风巷;
b)一翼进、回风巷;
c)采区进、回风巷;
d)主要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
设置地点巷道前后10m内应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杂物堆积、断面无明显变化。
5.2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进风的分风口宜设置风向传感器,实时监测风向变化。
2
6监测设备
6.1概述
煤矿风量实时监测宜采用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系统,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系统包括监测中心站和监测分站。其功能见附录A。
6.2监测中心站
6.2.1监测中心站符合下列要求:
a)应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或服务器;
b)工业控制计算机或服务器根据需要可采用冗余配置。
6.2.2中心站硬件应采用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
6.2.3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4h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6.2.4中心站应使用空调调温,并配备专用打印机、录音电话和声光报警装置。
6.2.5应采用以太网口、串行接口或通过转换接口与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接入层设备相连。
6.2.6存储设备宜支持通用存储管理软件,可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定义、修改等功能。
6.3监测分站
6.3.1监测分站主要由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等组成。
6.3.2各类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风速传感器测量值换算为风速时的量程为0m/s~15m/s,在0m/s~8m/s范围内风速传感器的精度达到0.1m/s;
b)温度传感器的量程不小于-15℃~50℃,精度达到0.01℃;
c)湿度传感器的量程为0%~100%,精度达到0.1%;
d)风压传感器的量程为70kPa~120kPa,精度达到0.01kPa。
7监测方法
7.1煤矿风量实时监测以传感器等检测装置为数据采集终端,监测巷道风速、风压、温湿度等参数,通过井下环网连接井下监控分站,再由光纤环网将监测数据上传至地面监测中心站。
7.2煤矿风量实时监测的铺设遵循以下步骤:
a)考察矿井实际情况,如矿井总进回风巷、主要进回风巷、通风机风硐等主要巷道硐室的断面参数、环境参数等现场情况;
b)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绘制设备安装布置图,对监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和电缆、光缆、信号线、网线的敷设等做出明确要求;
c)依据设备安装布置图安装、连接设备,如有变动,需上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确定变动方案,记录变动位置信息;
d)设备铺设完成,进行设备调试、验收,确定系统运行良好;
e)根据现场布置情况,更新设备安装布置图。
7.3煤矿风量实时监测风速超限、风向逆转,设备应实现集中报警,煤矿维护低于报警值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