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计量时间专项复习
〔知识点梳理〕
第1课时时间在流逝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太阳来计时,这种昼夜交替形成了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利用正午时日影长度的变化发明了圭表。
我们可以用燃香来计时,是因为燃香的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
第2课时用水计量时间
古人设计的水钟,可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度有关,水位越高,速度越快。从100毫升水中流出第一个30毫升、第二个30毫升、第三个30毫升作用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即开始时水滴得快,越到后面滴得越慢。
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保持不变,就要想办法控制水钟的溢水瓶中水面高度保持不变。
古代水钟的结构:
第3课时我们的水钟
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
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的计时更加准确。
在设计制作水钟时,有两种类型的水钟可供选择(泄水型和受水型)。
水钟的一些缺陷:(1)冬天水会结冰,不能用来计时。(2)蒸发现象会使水钟里的水慢慢变干,影响使用效果。
第4课时机械摆钟
摆具有等时性,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根据摆的等时性,人们设计制作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以及使用范围更广。
在测量钟摆1分钟摆动次数的活动中,要重复测量三次(或以上)。
我们自制的各种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同一个摆,在摆动过程中,幅度会越来越小,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第5课时摆的快慢
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不管摆锤的质量是多少,30秒时间内摆支动次数是一样的。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得慢,摆绳短,摆动得快。
第6课时制作钟摆
不管是哪一个机械摆钟,里面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为60次。
初步制作出我们的钟摆之后,我们还要对我们制作的钟摆进行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钟摆正好一分钟摆动60次。
调试摆绳的方法:①减半或增倍法。②每次增减5厘米法。如果想节省时间,还可每次测30秒或15秒,看是不是刚好摆动30次或15次。
自制的钟摆,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60多,应该增加摆绳长度;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60少,应该减小摆绳长度。
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绳大概在25厘米左右。
第7课时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日晷利用了太阳下物体的影子的周期性变化;水钟利用了流出相同的水所用的时间相同的规律;摆钟利用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相同的规律。
人类的计时工具,从日晷、水钟、摆钟再到钟表,越来越精确、小巧。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精确计时,如百米赛跑,航天器的发射等。
不同的计时工具可以满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人们的需求也推动着计时工具的发展。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春·浙江温州·六年级校考期末)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如图所示,秋千的摆动其实与我们所学的摆的原理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荡秋千用的绳子越长,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B.荡秋千用的绳子越短,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C.荡秋千的人体重越重,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2.(2022秋·江苏徐州·五年级统考期末)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特点是(????)。
A.制作材料 B.计时方法 C.利用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2022秋·广东深圳·五年级统考期末)要保持滴漏快慢的稳定,关键是保持(????)。
A.泄水容器里的水位高度不变 B.受水容器里的水位高度不变
C.容器的大小不变 D.泄水容器的孔尽可能小一些
4.(2022秋·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五年级校考期末)下面所示的摆中,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最少的是(????)。
A. B. C.
5.(2022秋·安徽合肥·五年级期末)下列四种计时仪器中,用水来计时的仪器是(????)。
A.水钟 B.日晷 C.圭表 D.摆钟
6.(2021秋·山东滨州·五年级统考期末)古人燃香计时,主要是因为它(????)。
A.容易点燃 B.燃烧速度基本均匀 C.方便移动
7.(2021秋·浙江金华·五年级统考期末)滴漏实验中5分钟滴下10毫升水,则过了20分钟,滴下的水量是(????)。
A.小于40毫升 B.40毫升 C.大于40毫升
8.(2022秋·浙江绍兴·五年级统考期末)从有200毫升水的瓶子里一开始流出50毫升水需要30秒,推测持续流出1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为(????)。
A.90秒以下 B.90秒 C.90秒以上
9.(2022秋·陕西渭南·五年级统考期末)在“制作钟摆”的实验中,摆绳可以用(????)制作。
①橡皮筋????②细麻绳????③弹簧????④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