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8.美丽的盘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盘子》是浙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在儿童的美术学习进
程中,该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内容来看,盘子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盘
子的形状、颜色、图案等元素,让学生了解盘子的基本特征和装饰方法。同时,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盘子图片和制作范例,涵盖了不同风格、材质和文化背
景的盘子,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灵感来源。
在美术知识体系中,这一课是对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的初步培养。
学生将学习运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和色彩搭配来装饰盘子,为后续更复杂的美术创
作奠定基础。而且,通过对盘子的设计与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
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学生可以尝试彩绘、拼贴等
多种手法,体验不同材料和技法带来的独特效果,拓宽艺术表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盘子的基本形状、结构以及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掌握运用彩绘、拼贴等手法设计并制作一个个性化盘子的技能,学会运用简单的
图形和色彩进行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盘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
知能力;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度;在实践操作中,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将观察到的元素转化为自己的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好事物,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盘子设计,并熟练运用彩绘或拼贴手法进
行制作。
引导学生认识盘子的基本形状、结构,掌握简单的装饰方法和设计原则。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发挥独特的创意,将观察到的元素转化为新颖、独特的设计,
避免作品的同质化。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彩绘和拼贴技巧,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
彩绘时颜色的均匀涂抹、拼贴时材料的固定和布局等。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量不同风格、材质、图案的盘子实物、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盘子的多样性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盘子设计的想法和创意,促进
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合作。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参与盘子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实物导入:教师拿出一个普通的白色盘子和一个装饰精美的盘子,向
生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盘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
生观察并回答,然后再展示一些风格各异的盘子,如中式青花瓷盘、西式浮雕餐
盘、现代简约风格的彩色盘子等,继续提问:“这些盘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直观的实物和丰富多样的盘子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和表达欲望,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
盘子,让学生对盘子的多样性有初步的认识。
(二)新授
盘子的形状与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盘子的形状,提问:“同学们,我们常见的盘子是什么形
状的呀?”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出常见的盘子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
接着,教师拿出一个盘子,向学生介绍盘子的结构,包括盘面、盘边和盘底,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各个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盘子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设计制
作奠定基础。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盘子的用途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用盘子来做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进行回答,如装食物、摆放水果、装饰家居等。
展示一些特殊用途的盘子,如艺术摆件盘子、祭祀用盘等,拓宽学生的认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盘子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明白盘子不仅具有实用功
能,还具有装饰和文化意义,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盘子的设计。
欣赏不同风格的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