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苔原带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最北部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特征:以苔鲜和地衣占优势;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发育的土壤为冰沼土。11、冰原带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的大部及极地的许多岛屿。特征: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可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生长;在沿岸地区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白熊和北极狐,在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第3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6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7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海洋上的自然带一、海洋上自然带的形成广大的海域,表面均一,海洋表层的温度、盐度、气体组成、水层动态、海生生物也具有纬向地带性。热量带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基础。根据冬季水温的分布,将海洋表层水体划分为冷水(<0℃)、温水(0-10℃)、暖水(10-20℃)、热水(>20℃)等不同类型。这样将海洋划分为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和南极带。生物群的分布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主要标志。第3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海洋上自然带的分布1、北极带分布:包括北冰洋、其南界沿格林兰和北美大陆东岸延伸至纽芬兰。特征:水温低,陆地长期封冻而流入海洋的营养盐类不多,海洋生物种类有限;在短促的夏季,海冰融化的边缘海域有鱼类、鲸目动物和鳍脚目动物,吸引大量海鸟。2、北温带分布:以北与北极带相邻,向南延伸至40°N。特征:水温低,盐度小,水团垂直交换强,营养盐类多,浮游生物丰富;鱼类种类丰富,数量很大,形成著名的渔场,还有一些哺乳动物,如海狗、海獭、鲸、海豚、海豹等。第4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地域分异第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自然带的形成1、自然带的定义自然带是地球表层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特定的水热组合、特定的植被和土壤、特定的动物及其共同构成的特定景观类型,其中以植被最富有表现力,所以自然带的名称以其相应的植被命名。第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自然带的形成与演化1)成因自然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要素的变化,其它要素及其形成的综合体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自然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海陆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的变迁,地质时期、历史时期以及近代气候的变化都引起了自然带的变迁。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也会改变自然带的特征和分布。第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地质历史时期自然带的演变a、古生代泥盆纪: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大地开始披上绿装;石炭纪: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极其清晰的分带性。晚石炭纪: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热带植物带:分布于从西欧向西到美洲东部,向东经东欧、中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一带,形成高达30m左右的茂密森林。北温带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分布于中亚北部和西伯利亚,以草本的蕨类和种子蕨为主,木本植物有显著的年轮。南温带植物带:以冈瓦纳大陆为分布中心,与北温带植物群相似,由舌羊齿植物群组成,可能代表温凉气候下的植物组合。第4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中生代侏罗纪:分布的是单调的裸子植物。纬度较低的南欧、亚洲中南部及东南部以苏铁类为主,以苏铁类与蕨类共生为特点,反映出热带或亚热带的生长环境。在中纬度的西伯利亚、远东和日本是以银杏为主的北温带林,反映了气候的温和湿润。在高纬度的北极诸岛(如斯匹次卑尔根地区)以松柏类为主,以松柏类和蕨类共生为特点,反映了温带松柏林的面貌。第5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