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庭教育概论 课件 第6--10章 家庭互动: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长素质与家长教育 .pptx
文件大小:1.34 MB
总页数:29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4.29万字
文档摘要

家庭教育概论

第六章:家庭互动: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习目标理解家庭互动的概念、特征与作用。理解家庭互动的类型与原则。能理解亲子互动的机制,并应用到家庭教育事件处理中。掌握建立良好家庭互动的方法。

第一节家庭互动概述

一、家庭互动的概念互动(interaction)互动的本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互动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面(心理、行为和价值观、感官、情绪、理智层面)互动可以引起一方对另一方在情绪、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一、家庭互动的概念家庭互动(familyinteraction)在家庭系统中,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在心理、行为、情绪、思想等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家庭互动的层次:亲子互动、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夫妻互动、婆媳互动)、子女间互动

二、家庭互动的特征(一)亲缘性家庭互动是基于受法律和习俗保护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等亲缘关系进行的高强度性:大量心理上的投入,情感与精力的卷入高依赖性:家庭成员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互动可以跨空间造成影响高义务性:参与互动的成员在家庭中有权利和义务,与前两种特性相辅相成

二、家庭互动的特征(二)情境独特性家庭情境被家庭成员共同创造,家庭情境是独特的、封闭的、隐蔽的、不被外界所知的,家庭互动在这一独特情境下进行环境会影响发生在其中的互动的形式和性质家庭情境的独特性和封闭性使不同的家庭可以造就不同的人

二、家庭互动的特征(三)反应全面性家庭中的成员以独特的完整的个人参与互动,家庭互动对完整的个人进行全面的反应完整的个人: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特征(个性、态度、行为、品德、情感、生命历程等)在家庭中,互动是全面而深入的,因此更容易展示个体最为真实甚至脆弱的一面在家庭外,互动是从自身的某个方面作出反应,是单一的、可掩饰可伪装的

二、家庭互动的特征(四)情感深刻性家庭成员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的范围、性质、形式常常无十分明确的界限家庭互动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成员互动必然伴随个体的情感体验家庭成员可以表达在公共情境中无法表达或需要隐藏起来的感情

三、家庭互动的作用(一)家庭互动影响儿童的发展与社会化家庭互动的质量好坏影响儿童多个方面的发展(认知、语言、行为、社会性、今后学业水平等)家庭互动质量决定了个人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积极或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如,良好的亲子互动能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良好的夫妻互动是良好的榜样示范,能促进儿童的情绪发展、人际关系发展和社会适应等;良好的同胞互动能降低儿童的焦虑、抑郁、压力和孤独感,促进儿童的共情水平、社交策略等。

三、家庭互动的作用(二)家庭互动影响家庭功能的实现家庭互动是构成家庭的基础,影响家庭功能的发挥 成员之间互动较差,会导致关系疏远,成员无法从中获得理解与支持,家庭功能无法发挥家庭互动的模式会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对家庭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三、家庭互动的作用(三)家庭互动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效果良好的家庭互动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基础)由家庭互动促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中介)由家庭互动创造家庭互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频繁且良好的家庭互动(尤其是亲子互动)中,孩子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发生改变,孩子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做事、表达情感等,家庭教育才会发生

第二节家庭互动的类型、原则与机制

一、家庭互动的类型(一)控制性互动典型的非对称性相倚:一方以对方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据(控制方),另一方主要对自己的计划做出反应(被控制方)在亲子互动中较常见:父母全面安排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成长需要支持而非控制

一、家庭互动的类型(二)支持性互动互动的一方基于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尊重、信任、支持和鼓励对方成长父母站在平等立场上看待孩子的行为父母尊重并信任孩子父母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孩子的积极行为,对消极行为做出一定的限制

一、家庭互动的类型(三)引导性互动互动一方通过交谈、讨论、解释等沟通方式来完成与另一方的信息交流沟通是引导性互动的重要手段孩子与父母都为互动的主体,父母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因此是主导力量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可缺少

二、家庭互动的原则(一)双向互动原则在家庭互动过程中,互动双方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要考虑作用结果的复杂性和多变亲子互动具有双向性,但不能排除其父母的主导性父母与成年子女的互动中更具有较为平等的双向性

二、家庭互动的原则(二)系统化原则在考虑家庭互动时应该把家庭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家庭由多个互相依赖的次系统组成,次系统中人们的相互作用由参与者创造并保持的规则来调节每个次系统只有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中才能被理解

二、家庭互动的原则(三)社会性原则家庭互动应充分考虑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变革等因素的作用同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的生态地位(如家庭宗教、社会阶级、亚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