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家庭教育概论 课件 第2章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pptx
文件大小:436.25 KB
总页数:6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5.86千字
文档摘要

家庭教育概论;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学习目标;第一节:国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一、国外奴隶社会时期的家庭教育;一、国外奴隶社会时期的家庭教育;推崇“父亲即教师”:孩子以父亲为榜样,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取成年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相关的文化知识,目的是成为一个高尚的、合格的公民

男孩主要由父亲教育,培养孩子成为好农夫和好战士

女孩主要由母亲教育,培养孩子成为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忠贞孝顺的好主妇

更多体现父权意志,贵族教育的性质更为明显;4岁之前,男孩女孩由母亲抚养和教育,游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4岁以后,富有家庭的男孩进入不同类别的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普通家庭的男孩跟随父亲或者拜师学习各种职业技能;女孩在家中跟随母亲学习基本的持家之道;父亲在家中拥有绝对教育权威

家庭教育不可能打破阶层固化,对子女的教育就是如何继承父亲的职业

家庭教育集合私人教育、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等众多功能,服从种姓制度而非国家意志;二、国外封建社会时期的家庭教育;3.日本女子的家庭教育

平民家庭:参加各种家族祭祀,接受家族长辈的道德教诲,学习家事、手艺等,为结婚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上层社会家庭:会聘请专门的家庭教师教授女子读书识字、作和歌、绘画、作汉诗文、弹琴、刺绣、裁缝等

武士阶层:接受强调女子顺从和贞洁的女德教育,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1.贵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

在封建领主等贵族的家庭内部进行

教育目的:培养身体强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勇士

教育内容:宗教、道德、礼仪方面的教育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和吟诗);2.市民的家庭教育

(1)富裕的市民

更注重发展自我、提高社会地位,不仅关注金钱的积累

倾向将子女送入公共学校,或者请家庭教师

(2)家境贫寒或从事手工业的市民

希望子女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能有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

子女大都选择艺徒制,跟随行业师傅学习生产劳动技能;3.农民的家庭教育

教育内容:宗教文化,如何服务好中、上层的人及所需要的技能(耕地、除草、打谷、酿酒和烤面包等)

有???教信仰便能过世俗生活,不需要追求自我发展

用口语交流,不需要读写能力;人文主义: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人要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回归世俗。强调人性和人权以反对神性和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鼓励父母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儿童、教育儿童,主张母亲亲自喂养、教育自己的孩子

《儿童教育论》(维吉乌斯,1450)、《幼儿教育论》(伊拉斯谟,1529)、《大教学论》(夸美纽斯,1632);三、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家庭教育;1.独立建国后的家庭教育

家庭结构逐渐从联合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使家庭教育由原本家庭教授生产技能转变为艺徒制,增强了学习的专业性,且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外来移民的增多使家庭教育呈现多元文化的特征;2.南北战争后的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变革、女性走向工作岗位,家庭教育的地位显著下降

离异、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女性也开始独自抚养子女,家庭教育更加复杂

大批移民来到美国,使家庭教育呈现包容、多元的特点;3.当代美国的家庭教育

教育内容:

·宗教和道德教育→实用性和职业教育→多元化和细化的个性化教育

·逐步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力求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教育形式:

传统的家长教育为主→政府和各种民间组织开始介入家长教育→家长和教师之间稳固合作教育模式的形成;1.明治时代(1968-1912)的家庭教育

政府以国家命令的形式发展家庭教育,改变了以往只有武士以上社会阶层才能接受教育的现状,把贵族的家庭教养教育普及到了一般平民家庭

家庭教育成为加强政权统治的一种途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家庭教育

战前:《振兴家庭教育训令》: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儿童出现品行偏差主要由于家庭教育不善,尤其是母亲,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战时: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宣扬军国主义,以满足军政府对外侵略的需求

战后:《教育基本法》将家庭教育归入社会教育的范畴,明确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

;3.当代日本的家庭教育

政府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不仅是生活、学习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基地

教育内容: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政府促进家庭教育:主动向父母提供学习机会与信息,引导家长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能力;建立专门的儿童教育支援网络,帮助他们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效仿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等家校合作组织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家庭和学校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第二节:我国家庭教育的

历史与发展;一、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春秋时期:士、农、工、商四类人的家庭教育具有子承父业的特点。教育内容包括优秀的德行品质、父辈掌握的知识、本领及职业技能

《管子》:“士之子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