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效凸显:将学习引向深处.doc
文件大小:30.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4.05千字
文档摘要

有效凸显:将学习引向深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具体学情,有效凸显教学要点,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深处,使学生对数学理解逐步走向深刻。这里所说的“有效凸显\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凸显是指要凸显教学要点,任何一个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应思考这门学科的教学到底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也是教学要点得以凸显的关键;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具体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哪些教学要点能够被凸显、如何被凸显,学生如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生长点,如何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重点和要点,这些同样是“有效凸显\必须关注的课题。教师要基于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努力,将学生的学习有效引向深处。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既要认识到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凸显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从而顺利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在“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有效凸显教学要点,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深处。

一、简析教学过程

1.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导入: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在课前,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班好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很早起床准备早点、接送我们上下学、辅导我们的功课。爸爸妈妈付出这么多,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自豪地说一句“爸爸妈妈都爱我”?大家能标新立异,换一种方式来说一说这句话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表达,课堂气氛逐步升温)

总结:显然,同样的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那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探索数学中这样的规律。(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融人常见生活问题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使其探寻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在课始,教师通过鲜活的素材触动学生的心灵,为原本冰冷的数学知识注人火热的思考,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心向,使后续的探究水到渠成。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无法避免,无论是从教材设计还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基于生活资源的支撑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这是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学生一旦建立数学与生活关联的意识,并且形成与之相关的能力,就能够迈出数学学习坚实的第一步,这是学生数学学习走向深处的关键。

2.开放探究,建构规律

问题1:1件T恤32元,1条短裤45元,1件防晒衣65元,买5件防晒衣和5条短裤需要支付多少钱?

追问1: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该如何列式解答呢?请大家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思考,并自主尝试,很快得出算式:①(45+65)×5=110×5=550(元);②45×5+65×5=225+325=550(元)。

追问2:谁能具体说一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

学生阐述思路,从购物类问题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出发,通过混合运算完成解答。

问题2:对比这里的两个算式(45+65)×5和45×5+65×5,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和对比后很快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这两个算式中涉及的数也相同,有3个数,不同之处在于后一个算式中,其中一个数出现了两次;两个不同数乘同一个数相加的结果,与两个不同数相加去乘这个数的结果相同。

问题3:真是观察仔细的好孩子!居然有这么多发现。是不是可以说(2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巧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进一步举例来验证呢?

学生脑洞大开,列举出各种例子:(80+5)×2=80×2+5×2,算式两边都等于170;(29+11)×5=29×5+11×5?s

设计意图:在数学规律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地发现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当学生按照教学预设列出两个算式之后,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朴素的语言概括等式的特征,让“乘法分配律\知识的雏形逐步显现出来。就这样,学生在阶梯式问题的指引下进行观察、比较、举例和验证,自主构建算式模型,能实现对规律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对小学生而言,开放探究的过程是指让他们在充分激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建立数学概念之间关联的过程,以及寻找问题解决思路的过程。此处教师设计的若干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自然关联,才使得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探究的状态,从而充分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到“乘法分配律”的使用场景与相关注意点。这样的探究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规律性理解。

上述教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