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0
PAGE10
PAGE9
PAGE9
课题
三维空间动画
课时
6课时(270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3D图层”的功能及相关属性
(2)熟悉多视图窗口的切换方法
(3)了解“高级闪电”命令的使用方法
(4)掌握利用“3D图层”功能制作三维立方体的思路和方法
(5)熟悉制作摄像机动画的方法
(6)能够灵活使用“3D图层”功能搭建三维场景
素质目标:
(1)不断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潜能
(2)弘扬崇实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3D图层”的功能及相关属性,“高级闪电”命令的使用方法,制作摄像机动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3D图层”功能搭建三维场景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三维空间动画的相关知识,思考:“AfterEffectsCCAE中的三维场景是如何搭建的?”,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案例,思考并留言讨论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如何创建三维图层?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效果展示
【教师】播放“旋转的三维立方体”视频,并进行介绍
该视频是由背面图案.jpg、底部图案.jpg、顶部图案.jpg、右侧图案.jpg、正面图案.jpg、左侧图案.jpg,并结合灯光和摄像机制作而成的。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中的立体效果是怎样形成的?立方体的6个平面是怎样作为一个整体旋转的?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理解
传授新知
【教师】引入新知,讲解3D图层的属性,应用多视图窗口,以及摄像机的基础知识
一、3D图层的属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平面的组成”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3D图层中有X、Y、Z三个轴向,X轴和Y轴形成一个平面,Z轴与这个平面垂直,但这个Z轴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定义图像的厚度,即3D图层仍然是一个没有厚度的平面,但Z轴可以使这个平面图像在深度空间中移动位置或旋转角度。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维图层与3D图层的属性”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首先需要将图层定义为3D图层,即选中该图层并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3D图层”项,或在该图层右侧列的方框中单击,打开3D图层功能。单击该图层右侧的按钮,可关闭3D图层功能。与二维图层相比,3D图层增加了部分属性。
二、应用多视图窗口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多视图窗口”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在进行三维合成时,经常需要在合成窗口中同时显示多个视图,以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在合成窗口底部的“选择视图布局”列表框中单击,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可选择视图的布局形式,在“3D视图弹出式菜单”列表框中单击,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可以设置当前视口中显示哪种视图。
三、摄像机的基础知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摄像机设置’对话框”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摄像机一样,AfterEffects中的摄像机也具有焦距、视角等概念。要创建一个摄像机,可按【Ctrl+Shift+Alt+C】键,或者在图层区的空白处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摄像机”菜单,或者在菜单栏中选择“图层”>“新建”>“摄像机”菜单,然后在打开的“摄像机设置”对话框的“预设”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焦距。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长焦距?长焦距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课堂实践
【教师】播放“制作三维立方体”视频,讲解并演示制作三维立方体的步骤,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
1.拼接立方体的6个面
步骤1启动AfterEffectsCC软件,将本书配套素材中的“ch04”>“案例一”>“三维立方体素材”文件夹中的所有素材导入项目面板中,然后将“左侧图案.jpg”素材拖拽到时间轴面板中,将合成名称修改为“三维立方体”,将预设设为“HDTV108025”,持续时间设为20秒。
步骤2在合成窗口底部的“选择视图布局”列表框中单击,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4个视图-顶部”或“4个视图-底部”,然后在该列表框左侧的“3D视图弹出式菜单”列表框中单击,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视图3”选项。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设置图层的旋转角度”图片,并进行讲解
步骤3在“左侧图案.jpg”图层右侧列的方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