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docx
文件大小:20.7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丹尼尔·笛福生活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此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关键时期,英国成为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主要头目,世界笼罩在殖民主义色彩的阴影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者笛福对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和侵略行为是认可的,可以在书中找到印证。并且小说明确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积极的价值观念及殖民主义文化特点。

一、《鲁滨逊漂流记》的历史背景

殖民主义之所以能在英国实行开展,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英国具备雄厚的物质资金基础;另一方面,英国当时具备开拓殖民市场的现实条件。由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累积,资本主义占据了整个英国市场,相应而生的就是奴隶的贩卖行为。资本的大肆支持下,旅游和探险也纷纷兴起。《鲁滨逊漂流记》正是笛福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下殖民主义的确实描写,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映射。

笛福属于中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比较关注。由于资金有限,他不能更为有效地投资到工商业贸易领域。不过,他坚信辛勤的劳动和自力更生能改变现状,并积极支持以殖民方式进行大肆的扩张活动。这一时期英国的手工业正快速向工业化转型,致使资本主义市场迅速庞大,经济不断发展,英国政府不满足于现状,企图称霸世界,从而开始了殖民扩张计划。从小说对鲁滨逊的描述就可以看出笛福骨子里的不安分与资本主义对于其的时代烙印。

小说一开头,就将鲁滨逊定义为不安分,这正符合当时大环境下年轻人追求刺激,想独闯天下的心理,虽然盲目但不失属于年轻人的那份朝气。同时,也暗含着资本主义将在这个时代迅速发展的意味。对于笛福来说,安稳地踏实工作确实可以挣到资金,但他更希望通过从事冒险事业来满足他的野心。这一点也在侧面印证了笛福对于殖民扩张行为的支持。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将鲁滨逊化作自我,将孤岛视为自己的财产,这正是对英国殖民扩张行为的映射。

二、文化渗透进行殖民活动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星期五见到我后就急忙奔跑,跪趴于地,姿态尽显谦卑,甚至将头放于我的脚下,之后更用各种姿态表明愿意归从于我。”鲁滨逊通过前期的自力更生,在荒岛上已经可以生存下来了,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从食人族部落营救回一个野人,并命名为星期五。之后,鲁滨逊就开始奴役星期五。首先,就是通过步枪作为征服星期五的工具,利用武力让星期五失去自由,并甘愿臣服于他。步枪对于星期五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当星期五看到鲁滨逊手持步枪时,自然被吓坏了,甘愿听从他的调遣。当星期五丧失自由后,鲁滨逊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其新的思想文化,在小说中也有相对应的描述。鲁滨逊教星期五学习英语和文明礼仪,“教他‘主人’的发音,是为了方便以后,让他知道如何称呼,星期五的命名是为了让他知道我救过他的命”。鲁滨逊急于改变星期五的文化思想,是缘于早期白种人对印第安人及黑人的观念。

白种人因欧洲中心论而自命甚高,瞧不起印第安人和黑种人,认为他们是野蛮没有文化的种族,思想落后腐朽,甚至是无知的,和牲畜无异。欧洲殖民者坚持认为自己拥有更为先进的文明,可以帮助野蛮人学到很多东西,相较于野蛮无知的种族,白种人拥有更高的种族荣誉感。在小说中,鲁滨逊就视星期五为野蛮人的代表,不断对其进行教育和驯化。不仅仅在语言方面,教会星期五说英文,还着意于改变星期五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让他吃熟食,改变食人特性。鲁滨逊对于星期五有极强的占有欲和奴役心理,他曾不断告诫星期五,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让他臣服在自己脚下。

鲁滨逊不断向星期五灌输基督教的思想,并谎称其之前的信仰存在欺诈行为,试图彻底消除星期五原来的宗教信仰。鲁滨逊对于星期五的教化语言是这样的:救世主耶稣,是上帝派来的圣灵,将净化信仰他的子民,他是导师,能够对人类灵魂进行救赎。对于宗教界发生的所有斗争和纠纷,包括教义和教会内部间的一切纷扰都和我们没有丝毫关系。

鲁滨逊不仅是个虔诚的教徒,还是位极好的驯化师,他深知信仰可以奴役奴隶的思想,通过对星期五进行全新思想的灌输及培养,从而能更好地控制他。鲁滨逊利用现代化的步枪和基督理念实现了对于星期五的完全奴役,在星期五面前真正地充当着主人的角色。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英国对于外界的殖民扩张所采取的手段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产物和精神文明。在鲁滨逊长期的教化中,星期五开始放弃自己原有的信仰和语言,甘愿被鲁滨逊驱使。小说中,当鲁滨逊要恢复星期五的自由身时,星期五却反对。可见鲁滨逊对于星期五的教化还是颇有成效的。星期五曾表示,如果回到原先的部落,他将用鲁滨逊的教化方法,对族人进行改造。笛福这样的描述,不难看出其激进的殖民主义观念。

三、通过宗教信仰进行殖民活动

从小说中不难看出,鲁滨逊是个虔诚的教徒。每次遭遇困难时,他都会打开《圣经》进行诵读,从中感受上帝的力量,得到启示,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