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销售经理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为()个等级。(此题目本身已是符合要求的表述,未做修改)
A.9
B.10
C.11
D.12
【答案】:B
【解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到十级职员岗位。所以答案是10。
2、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答案】:C
【解析】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认为精神力量在推动运动,把意识当作世界本原,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3、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地方行政区域内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者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驻地军事机关
C.地方人民武装部
D.地方教育局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地方行政区域内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教育工作。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地方人民武装部主要负责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等;地方教育局主要负责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驻地军事机关、地方人民武装部、地方教育局都不承担领导地方行政区域内国防教育工作的职责。所以,地方行政区域内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者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1956年中共八大上,李富春提出纳入国家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可分为指令性指标、可调整指标和参考性指标三类,陈云也提出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表明中共八大()。
A.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标志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结合中共八大的背景和贡献,对各描述内容进行逐一分析。中共八大召开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李富春提出将纳入国家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分为指令性指标、可以调整的指标和参考性的指标,陈云提出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主张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计划与市场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并非中共八大,所以标志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这一说法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实现的,并不是以中共八大为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基本确立,所以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的表述不正确。拉开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所以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的说法错误。综上,题干材料表明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5、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曾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有两大理论贡献。这两大理论贡献是()。
A.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D
【解析】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说,他用凝练的语言提出了马克思一生的两个理论贡献。第一个是唯物史观,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6、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提高劳动者素质
B.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C.树立自主择业观
D.树立竞争就业观
【答案】:B
【解析】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基础,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时,会带动各产业扩张,创造出更多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增加就业机会总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升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但这是从劳动者自身能力角度出发,并非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它是在就业岗位存在的前提下,帮助劳动者获得岗位的一种方式。树立自主择业观和树立竞争就业观属于就业观念层面,能引导劳动者更加积极主动、理性地选择就业,但观念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