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依宪治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
复备人:复备时间:
学科道德与法治设计者单位
年级八年级来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时1
【课程标准】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融合。
【核心素养目标】1.感受和理解宪法的地位,树立尊重宪法权威、崇尚法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理念,自觉遵法守法。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3.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德育融合点】能自觉遵法守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利用法律处理问题。
【评价任务设计】1.能树立尊重宪法权威、崇尚法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理念,自觉遵法守法。评价目标一2.能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评价目标二3.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评价目标三
【主问题设计】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教学活动】新课导入通过对宪法的几个问题重新审视宪法。1、你了解宪法吗2、提到宪法,你会想到什么3、你认为宪法主要起什么作用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样的关系5、你最想了解宪法的哪些方面学习目标1、我国宪法的构成有哪些?2、我国宪法的地位、内容?3、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4、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5、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新课讲授(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的构成有哪些?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内容活动一: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可总结宪法的重要地位及内容?(1)地位: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活动二:通过习近平、李克强就任后的首次讲话,可突出宪法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可延伸至问题3、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4、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1)为什么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2)怎么做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动准则。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最高的法律效力活动一:普通法律和宪法的“对话”1、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活动二:填写下表,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关系。P24页(1)从内容上看: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而其他法律所规定是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活动三:宪法树的展示(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活动四:思考:中共十九大为什么只是提出宪法修改的建议,而不直接修改宪法?(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活动五:辨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其他法律都不重要。综述:2、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②从法律效力上看: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四、课堂小结本科知识脉络框架五、总结提升六、小结练习【主问题处理过程】通过问题可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宪法知识,且能通过问题对宪法加深理解通过目标,可找出本节课重难点,让同学自己找即可可展示宪法本书,根据目录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