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植物生理学》
课程教案
PAGE
PAGE18
目录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章 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第十二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题 目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学时
3
教学目标
了解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部位、途径、吸水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适当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了解植物体内水分从地下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途径;掌握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指标及灌溉方法以及发展节水农
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重难点的分析
1.重点:水势的概念和细胞的水势组成:根系吸水的动力及它们的形成机理:气孔运动的机理:合理灌溉的理论基础。
2.难点:水势的概念及其植物细胞水势组成;气孔运动的机理。
教学方式
讲授式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习检查
提问学生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作用。
导入新课
由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引出植物的水分代谢。
课堂讲授设计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水分子的结构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组成。
二、植物的含水量
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不同。
3.同一器官和组织在不同生育时期含水量不同。
4.同一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含水量不同。
三、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束缚水。
2.自由水。
四、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分。
2.水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3.水对植物生存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水势的概念
植物生理学上,水势的概念是“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
二、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将溶质(S)、衬质(m)、压力(P)、重力(g)等诸因素可视为独立变量,则这些因素对体系水势的贡献可分别称为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压力势(ψp)、重力势(ψg)等。当这些水势能单独对体系水势产生影响时,则体系的水势就等于各水势之和:ψw=ψs+ψm+ψp+ψg。
三、水的移动
1.集流。
2.扩散。
3.渗透作用。
四、植物细胞的吸水
细胞吸水有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以及降压吸水之分。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以渗透吸水为主。未形成液泡的嫩细胞和干燥种子的吸水主要靠吸胀吸水。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处的水势差,水分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直至两处水势差为零。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系吸水的部位
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是根毛区。
二、根系吸水的途径
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有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
三、根系吸水的机理
根系吸水可分为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通常被动吸水是主要的。
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凡是影响根压形成和影响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的吸水。
第四节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方式和指标
二、气孔蒸腾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机制
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二、作物的需水规律
三、灌溉指标
四、灌溉方式
课外延伸
一、作业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讨论如何合理灌溉在节水农业中的意义如何?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
三、复习和预习
复习: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预习: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气孔蒸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作物需水规律和合理灌溉。
题 目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学时
2
教学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矿质营养的概念、植物必需元素的名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理解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以及根外营养的意义;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作物生产与矿质营养的密切关系并理解合理施肥
的生理基础,能够提出合理施肥的措施。
重难点的分析
重点:必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