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血液一般检查》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2.56 MB
总页数:8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6
总字数:约3.17千字
文档摘要

《血液一般检查》PPT课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影响因素:;;绝对性增多:继发性与原发性

非造血性疾病

EPO代偿↑:心肺疾病

EPO非代偿↑:肾、肿瘤

造血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的分度:

轻度:血红蛋白120g/L~90g/L;

中度:血红蛋白90g/L~60g/L;

重度:血红蛋白30g/L~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A.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系祖细胞异常:纯红再障、肾性贫血、

内分泌病性贫血。

多种机制异常: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性贫血。

B.分化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VitB12缺乏、叶酸缺乏。

Hb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2。染色异常;;;嗜碱性红细胞;3。形态异常;1.球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贫;;2.椭圆形细胞:遗传性椭圆型细胞增多症

巨幼细胞贫血;3.口型细胞:遗传性口型细胞增多症、DIC、酒精中毒;4.靶形细胞:海洋性贫血;5.镰型细胞: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6.泪滴形细胞:骨髓纤维化、溶血性贫血;7.棘形细胞:棘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酒精性肝病;8.刺形细胞:;9.裂细胞: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心血管创伤性溶血;;10.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呈串状叠连

在一起,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4。结构异常;;有核红细胞:外周血见到细胞核未消失的红细胞,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

红血病、红白血病

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网织红细胞计数;根据胞中网状物质多少,Heimyer分为五型:

1.有核红细胞内含有网状物质;

2.细胞内充满颗粒及网状物质;

3.细胞内有较多网状物质;

4.细胞内网状物质较3型明显减少;

5.细胞内含极少量网状物质。;;;白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成人:(4~10)х109/L;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10х109/L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4х109/L;;一.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与异常性

反应性增多: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应激反应,

增多的是成熟粒细胞。

1.急性感染:最常见,化脓性炎症

2.广泛的组织损伤及坏死:12h~36h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1h~2h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可持续性的增高

7.其他:SLE、RA、皮质激素使用后;一.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与异常性

异常性增多: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增多的是病理性粒细胞。

1.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急性与慢性

2.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二.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х109/L

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0.5х109/L

1.感染:最常见于病毒性、某些严重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恶组、非白血病性

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

4.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

5.其他:SLE、RA、皮质激素使用后;三.中性粒细胞核型改变:;;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再生性核左移。;;(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四.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中毒颗粒;;四.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四.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Chediak-Higashi;Chediak-Higashi;May-Hegglin:;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变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