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分类体系概述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01传播途径分类02病原体类型分类03感染部位分类04流行特征分类05防控策略分类06国际标准分类
01传播途径分类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01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眼结膜炎等。02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等。03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发热等。04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症状包括持续发热、腹痛等。伤寒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症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症状包括黄疸、乏力等。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症状包括生殖器溃疡、皮疹等。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等。血液及体液传播疾病
02病原体类型分类
病毒性传染病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01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炎,具有传染性和慢性化特点。02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03狂犬病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04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炭疽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等为主要症状。志贺菌等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腹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肝脾肿大等为特征。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最常见,严重者可引起肺炭疽和肠炭疽。
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经蚊子传播,表现为间歇性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有疫水接触史,以肝脾肿大、腹水等为主要表现。蛔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表现为皮炎、咳嗽、贫血等症状。寄生虫类传染病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
03感染部位分类
流感肺结核由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症状,易在密闭空间内传播。呼吸系统传染病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传染性极强。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发热、头痛等症状,可通过飞沫传播。
消化系统传染病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玫瑰疹等症状,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01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症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02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血便,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03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分为多种类型,传播途径复杂。04
皮肤及黏膜传染病疥疮疱疹癣病手足口病由疥螨引起,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和皮疹,密切接触传播。由皮肤癣菌引起,表现为皮肤脱屑、瘙痒等症状,易于在人群中传播。由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水疱、疼痛等症状,接触传播。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通过接触传播。
04流行特征分类
爆发性传染病短时间内可迅速传播,感染人数多。疾病传播速度快患者通常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易识别。症状明显疫情爆发通常局限于某一地区或群体。波及范围有限部分爆发性传染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高死亡率
地域性特征显著主要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流行。长期存在疾病可能在该地区长期存在,甚至成为该地区特有的健康问题。与环境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群体免疫力部分地区居民可能因长期接触而产生免疫力。地方性流行病
可能通过人员、动物、物品等多种途径传入。传播途径多样输入性传染病可能引发本地大规模爆发。潜在威胁病由其他国家或地区传入,本地无病例或病例极少。外来病例引起由于疾病来自外部,防控措施需要快速、有效。防控难度大输入性传染病
05防控策略分类
强制隔离类疾病霍乱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01鼠疫实行严格的隔离治疗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控制。02狂犬病对患者和动物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03炭疽对患者及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04
疫苗接种防控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