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患者护理日常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病情监测重点
03
感染防控措施
04
营养支持管理
05
心理护理干预
06
家属协作机制
01
基础护理操作
01
基础护理操作
PART
体位调整与翻身频率
01
体位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舒适度,定期调整患者体位,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的不适和压疮。
02
翻身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皮肤状况,制定翻身计划,通常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口腔及皮肤清洁标准
每天进行口腔清洁,包括漱口、刷牙、清洗舌面等,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口腔清洁
每天进行皮肤清洁,包括擦浴、更换床单、清理排泄物等,以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压疮和感染。
皮肤清洁
01
02
生命体征基础记录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生命体征监测
准确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及时分析异常情况,为医疗护理提供参考。
记录与分析
02
病情监测重点
PART
生命体征动态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体温
观察脉搏频率、节律和强度,注意与病情变化的关联。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症状。
定期测量血压,关注高血压或低血压的症状及体征。
脉搏
呼吸
血压
Glasgow昏迷评分
根据睁眼、语言和运动反应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AVPU评估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警觉性、对声音的反应、对疼痛的反应和言语能力,判断其意识状态。
瞳孔对光反射
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和对称性,判断是否存在脑神经受损。
定向力评估
评估患者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能力,以判断其意识清晰度。
意识状态评估方法
异常指标应急处理
呼吸道阻塞
癫痫发作
心跳骤停
低血糖反应
迅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急救人员,准备进一步抢救措施。
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防止咬伤的措施,观察发作过程并记录时间。
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03
感染防控措施
PART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清洗双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手卫生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原则,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并避免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
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并及时更换。
手套使用
医疗设备消毒流程
使用后消毒
医疗设备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性。
01
定期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02
消毒方法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浸泡等。
03
病房环境
对于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患者隔离
探视管理
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隔离病房应保持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并定期消毒。
隔离病房管理规范
04
营养支持管理
PART
营养需求评估标准
病情及饮食习惯分析
结合患者病情、饮食摄入情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计划。
03
定期检测白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等血液指标,了解患者营养水平。
0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体质指数(BMI)评估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BM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01
鼻饲/静脉营养操作
遵循无菌原则,插入鼻饲管至胃内,定期更换固定,避免感染。
鼻饲管插入与维护
根据医嘱配制营养液,注意渗透压、浓度等参数,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注。
营养液配制与输注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预防胃肠道不适。
输注速度调整
喂食风险预防策略
误吸与窒息预防
喂食时抬高床头,避免平躺;观察患者吞咽情况,防止误吸。
01
消化道感染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使用无菌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02
胃肠道功能紊乱预防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喂养;注意腹部保暖,预防胃肠道痉挛。
03
05
心理护理干预
PART
患者沟通技巧应用
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洞察患者情绪变化。
观察患者情绪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需求,不要打断其陈述。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确保信息传递准确。
通过真诚的态度和关怀,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
积极倾听
清晰表达
建立信任关系
焦虑情绪安抚措施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正面引导
放松训练
适度陪伴
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减少刺激因素。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积极的话语和案例,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患者焦虑时给予适度的陪伴和安慰,让其感受到关爱与支持。
向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及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其护理能力。
家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