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病理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从病因学角度来说,黄曲霉毒素致癌属于
A、化学性致病因素
B、遗传因素
C、生物性致病因素
D、物理性致病因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致癌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所以黄曲霉毒素致癌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2.肺淤血是因为
A、右心衰竭
B、心脏衰竭
C、左心衰竭
D、肺充血
E、肺出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肺淤血主要是由于左心衰竭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内血液淤积。右心衰竭主要导致体循环淤血。心脏衰竭表述不准确。肺充血和肺出血与肺淤血概念不同。所以是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答案选C。
3.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生理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
E、神经性萎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废用性萎缩是指肢体、器官或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萎缩。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肢体长期不能活动,导致骨骼肌萎缩,属于废用性萎缩。神经性萎缩是由神经损伤引起的;压迫性萎缩是由于长期受压所致;营养不良性萎缩是因营养缺乏引起;生理性萎缩是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正常萎缩。
4.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
B、肠梗死
C、肾梗死
D、脾梗死
E、脑梗死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脑梗死属于液化性坏死。脑组织含蛋白质少,水分多,且蛋白酶含量丰富,梗死灶内的脑组织很快发生液化溶解,所以脑梗死为液化性坏死。而肺梗死、肠梗死、肾梗死、脾梗死多为凝固性坏死。
5.临床上,患犬发生口唇部黑色素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组织学检查发现间质多个血管内可见疑似瘤细胞浸润,提示肿瘤可能发生了
A、血道转移
B、种植性转移
C、直接蔓延
D、淋巴道转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血道转移是指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该病例中组织学检查发现间质多个血管内可见疑似瘤细胞浸润,符合血道转移的特点,故提示肿瘤可能发生了血道转移。而直接蔓延是指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临近组织或器官;淋巴道转移是指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种植性转移是指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
6.下列哪项除外,均是细菌性痢疾、白喉的共同特点()
A、都是纤维素性炎症
B、常是急性炎症
C、都可形成假膜
D、病变都是以增生为主
E、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细菌性痢疾和白喉确实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常为急性炎症,且均属于纤维素性炎症,在炎症过程中都可形成假膜。而细菌性痢疾病变以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为主,不是以增生为主;白喉病变特点是在炎症灶形成灰白色的假膜,也不是以增生为主。所以病变都是以增生为主不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7.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心、肝、肠
B、肝、肾、脾
C、心、脾、肺
D、肺、脾、肾
E、心、肝、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因为这些器官的代谢活跃,容易受到损伤因素的影响,进而发生细胞水肿和脂变。肺、脾、肠等器官相对而言发生细胞水肿和脂变的情况不如心、肝、肾常见。
8.常发生坏疽的器官是
A、肝
B、肾
C、胰腺
D、子宫、卵巢
E、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四肢、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容易发生湿性坏疽,子宫、卵巢符合这一特点,故答案选D。肝、肾、胰腺、脾等器官通常不易发生坏疽。
9.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炎症介质是()
A、P物质
B、组织胺
C、缓激肽
D、一氧化氮
E、溶酶体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炎症局部疼痛是由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缓激肽具有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疼痛的作用,是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炎症介质。P物质可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胺主要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一氧化氮可引起血管扩张;溶酶体酶可导致组织损伤等,但它们不是直接引起疼痛的主要炎症介质。
10.下列那项是固膜性炎的常发生部位()
A、脾脏
B、黏膜
C、心脏
D、肺脏
E、肝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固膜性炎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是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所以固膜性炎常发生于黏膜部位。心脏、肝脏、脾脏、肺脏一般不发生固膜性炎。
11.从病因学角度来说,长期接触X射线引发的癌症属于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化学性致病因素
C、物理性致病因素
D、遗传因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长期接触X射线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