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ART01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01学前儿童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02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03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04学前儿童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05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差异性
(三)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相关的几个概念1.转折期和危机期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转折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转折期也称为危机期。
2.关键期或敏感期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心理发展的特定时期紧密联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具有某种心理特征,这个最佳时间称为关键期(CriticalPeriod)。
3.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初期3—4岁为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如下: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二)幼儿中期1.活泼好动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2.思维具体形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5岁既是幼儿中期,也是幼儿园的中班年龄。这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如下:
(三)幼儿晚期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5—6岁为幼儿期的晚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大班年龄。这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如下:
PART0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生物特征。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早已被肯定。一、先天生物因素(一)遗传因素
(二)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感觉运动器官、脑的结构功能等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生物特征。先天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01先天素质奠定了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02
(三)生理成熟01生理的成熟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0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03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家庭结构居住条件家庭氛围家长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夫妻关系二、后天的社会因素(一)家庭
(二)幼儿园OPTIONAOPTIONB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发展。园所的环境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进行的,是一个以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轴构成的社会集体。
(三)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主观因素儿童心理本身内部发展需求的因素包括儿童自我意识的成长、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和主动参与发展过程的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