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质的科学。行为(behavior)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二、心理现象概述心理现象(mental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按照心理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思想,将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它往往与“心理活动”作为同义语来使用。通常把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心理现象发生的主体上看,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上看,人脑的机能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从心理现象的内容上看,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反映自然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的统一;从心理现象的实质上看,“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研究不能立即对个人或社会产生影响,其特征是为了自身的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应用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解决具体的个人和社会中的问题。只要有人的活动,就会有心理学的应用。
(一)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分支学科,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分支学科。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分支学科,为探索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提供实证性资料。生理心理学是以身心关系为基本命题,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分析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心理并与人类心理进行比较以探求人类心理如何演化而来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心理学问题。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军事心理学主要研究战斗时人的行动、指挥员与下属的相互关系、士气,以及掌握军事技术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司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司法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群的总称。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及团体在从事体育锻炼和运动竞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五、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首先,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概念、理论和指标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必然要求。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最后,心理学的研究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实践意义第一,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第二,心理学研究有助于科学育人。第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个体身心健康。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要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心理现象,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心理现象。客观性原则即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事物。系统性原则是指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把某一心理现象放在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维度的系统中进行观察分析。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心理学工作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尊重、关怀研究个体,从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研究。
二、心理学研究面临的挑战研究对象的要素化:以人的要素为研究对象,只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一定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指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过要素研究难以完全理解人的整体特性,不能用算术和的方式认识人、理解人。心理学的要素研究必然忽略且无法认识与把握人的整体性。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