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行知识培训课件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锅炉系统概述
标准化操作规范
运行原理分析
锅炉结构组成
05
06
安全运行管理
维护保养体系
锅炉系统概述
01
锅炉是一种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传递给锅内水,使水加热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锅炉定义
按用途可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生活锅炉等;按结构可分为火管锅炉、水管锅炉、水火管锅炉等;按压力可分为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等。
锅炉分类
锅炉定义与分类
能源工业
用于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蒸汽供应和热水供应。
工业锅炉应用领域
01
制造业
用于食品加工、纺织、造纸等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加热、蒸煮、烘干等环节。
02
建筑行业
为楼宇供暖、空调等提供热源。
03
其他行业
如医疗、卫生、科研等领域的消毒、灭菌等。
04
锅炉技术发展历程
早期锅炉
以燃煤为主,结构简单,效率低,污染严重。
01
02
03
04
工业革命时期
锅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多种燃料的锅炉,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污染问题。
现代锅炉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锅炉效率和环保性能。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锅炉、电加热锅炉等。
未来趋势
向着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采用清洁能源、实现自动化控制等。
锅炉结构组成
02
锅筒
锅炉的主要受压元件,储存锅炉水和蒸汽,并分离汽水混合物。
管束与管板
连接锅筒与受热面,传递热量并起到支撑作用。
受热面结构
包括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主要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锅筒内的水,使其加热、蒸发、过热。
炉墙与保温层
减少热量散失,提高锅炉热效率。
锅筒与受热面结构
燃烧器
将燃料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喷入炉膛,使燃料充分燃烧。
烟道
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排出锅炉,同时利用烟气余热预热空气和燃料。
炉膛
燃料燃烧的场所,要求有足够的容积和合理的形状,使燃料充分燃烧。
风机与烟囱
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并将烟气排入大气。
燃烧系统核心部件
A
B
C
D
给水设备
为锅炉提供合格的水,包括给水泵、给水管路、阀门等。
辅机设备功能解析
燃料供给设备
为锅炉提供燃料,包括燃油系统、燃气系统、燃煤系统等。
通风设备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同时排出烟气,包括鼓风机、引风机等。
除尘与脱硫设备
减少锅炉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包括除尘器、脱硫塔等。
运行原理分析
03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循环过程。
热力循环定义
热力循环基本原理
热源、工质、冷源、膨胀机、压缩机等。
热力循环组成
锅炉产生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朗肯循环
提高锅炉热效率、汽轮机内效率、降低排气压力等。
提高循环效率
燃料燃烧控制流程
天然气、燃油、燃煤等,燃烧特性不同。
燃料种类与特点
燃料与空气混合、着火、燃烧、烟气排放。
燃烧过程
风量调节、燃料调节、炉膛负压控制等。
燃烧控制
火焰监测、烟气成分分析、炉膛压力监测等。
燃烧监测与保护
汽水系统组成
给水系统、锅炉本体、蒸汽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
汽水系统工作逻辑
汽水流程
给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过热、蒸汽做功、冷凝水回收。
锅炉水位控制
给水调节阀、水位监测、低水位保护等。
蒸汽压力与温度控制
减温减压装置、压力监测、温度监测等。
01
02
03
04
标准化操作规范
04
启停炉操作步骤
启炉前检查
检查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是否完好,检查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可靠,确认燃料、水源、电源等是否满足启炉条件。
01
02
03
04
启炉过程
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点火、升温、升压,同时注意观察炉内燃烧情况和各仪表指示,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停炉操作
根据用汽需求或异常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停炉操作,包括停止燃料供应、降低锅炉压力、关闭相关阀门等。
停炉后检查
停炉后,对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为下次启炉做好准备。
01
02
03
04
监测锅炉出口蒸汽温度、排烟温度等关键温度参数,确保锅炉运行效率。
运行参数监控要点
温度监控
观察炉内燃烧情况,及时调整燃烧参数,确保燃烧充分、稳定。
燃烧监控
锅炉水位是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应随时保持正常水位,防止缺水或满水事故。
水位监控
锅炉运行时,应密切监控锅炉的压力变化,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波动。
压力监控
缺水处理
发现锅炉缺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充水源,同时降低锅炉负荷,防止干锅。
满水处理
当锅炉水位过高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增大排水量,使水位迅速降至正常范围。
超压处理
锅炉超压时,应立即停止燃烧,加强通风,降低锅炉压力至安全范围。
熄火处理
锅炉熄火后,应立即关闭燃料供应阀门,同时开启蒸汽放散阀,以保持锅炉内压力稳定。
异常工况处置程序
维护保养体系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