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骨化学考古 碳循环 氮循环课件.pptx
文件大小:21.44 MB
总页数:19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39千字
文档摘要

碳循环

ArchaeologicalBoneChemistry;;碳元素;碳储存库;大气圈;生物圈;碳循环—生物圈途径;水圈(吸收与释放)

;岩石圈(沉积与释放)

;Thisdiagramofthefastcarboncycleshowsthemovementofcarbonbetweenland,atmosphere,andoceansinbillionsoftonsofcarbonperyear.Yellownumbersarenaturalfluxes,redarehumancontributionsinbillionsoftonsofcarbonperyear.Whitenumbersindicatestoredcarbon.;CO2进入植物体内----碳同化;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碳同化路径;巧妙的实验设计

电泳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20世纪的50年代,MelvinCalvin单细胞光合有机体—小球藻悬液。持续的光照和CO2,使光合作用处于稳态。接着,他们在短时间内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O2以标记循环的中间物。然后,将细胞悬液迅速倾入煮沸的乙醇溶液中杀死细胞,致使酶失活。最后,使用双相纸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分离、分析循环中的中间物。;C3途径;、、;C3类植物叶片特点;C3途径(发生在叶肉细胞中);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组成的基团,它是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2)还原阶段

3-磷酸甘油酸(PGA)在ATP的参与和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再经过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被NADPH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GAP)的反应过程。

PGA+ATP+NADPH+H+→GAP+ADP+NADP++Pi

3-磷酸甘油酸是一种有机酸,要达到糖的能级,必须使用同化力(ATP与NADPH)使3-磷酸甘油酸的羧基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的醛基。当CO2被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时,光合作用的贮能过程便基本完成。

酶: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CO2+3H2O+3RuBP+9ATP+6NADPH——GAP+6NADP++9ADP+3RuBP+9Pi;C4途径;澳大利亚科学家Hatch(哈奇)和S1ack(斯莱克)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的绿色植物时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s内,竟有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四个碳原子的有机酸(一种C4化合物)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化合物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化合物中的14C逐渐增多。于70年代初提出了C4-双羧酸途径(C4-dicarboxylicacidpathway),简称C4途径,也称C4光合碳同化循环(C4photosyntheticcarbonassimilationcycle,PCA循环),或叫Hatch-Slack途径。至今已知道,被子??物中有20多个科约近2000种植物按C4途径固定CO2,这些植物被称为C4植物(C4plant)。

;部分C4植物;C4类植物叶片特点;C4途径;C4途径(发生在两类细胞中);;C3和C4植物中稳定同位素的区别;CAM途径(景天科酸代谢途径);景天科植物的CO2捕获和同化在时间上是分开的;;C稳定同位素研究历史;C稳定同位素研究历史;C稳定同位素研究历史;上述研究表明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于区分植物的C3和C4光合途径,进而区分C3、C4类植物在人类饮食中组成。

C3植物的由-20‰~-35‰(平均为-26‰)

C4植物由-7‰~-15‰(平均为-13‰)

CAM植物由-10‰~-22‰(平均为-16‰)

;主要经济作物;分析原理;X=C4的比例(%);问题;回顾;同位素效应(Isotopeeffect);两个概念;在碳的有机循环中,轻同位素容易摄入有机质(例如烃、石油中富含12C)中。

在碳的无机循环中,重同位素倾向于富集在无机盐(例如碳酸盐富含13C)中。

二种碳循环都与大气CO2有密切关系,也是自然界中碳同位素分馏两个最重要的过程。;碳同位素分馏Fractionationfactor;碳同位素分馏Fractionationfactor;同位素判别;;--帕克(Park,1960)和爱泼斯坦(Epstein,1960,1961);大气CO2经气孔向叶内的扩散过程、CO2在叶中的溶解过程,以及羧化酶对CO2的同化过程,均存在显著的碳同位素效应(Farquharetal.,1989)

不同光合途径(C3、C4和CAM)因光合羧化酶(RuBP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