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家畜生态系统管理(一);第一节畜牧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畜牧生态系统构建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可持续畜牧生态系统
第四节畜牧生态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分析
第五节畜牧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第一节畜牧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与功能;世界各国畜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差异很大
根据家畜与植物的关系以及家畜生产方式,归纳为复合畜牧生态系统、草地畜牧生态系统、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三种类型
;以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相互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开放式的生产经营性人工生态系统
存在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遍布世界农牧业生态区;系统边界可大可小,视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而定
养殖农户、农牧场、畜牧专业村、农区、国家
;我国农户复合生态系统;兼得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两利,综合效益高,风险较低
协调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满足人们对农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通过系统资源整合,系统结构优化,系统能力上升,获得额外利润;草地
天然草地、人工半人工草地,25.3%,第二大自然生态系统
降水量介于荒漠和森林之间
热带,萨旺纳Savana;温带,东欧和亚洲,欧亚草原Steppe,中北美洲,北美草原Prairie,南美草原,南美洲Pampas
;;;温带草原temperategrassland;;以草食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性半人工的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于森林区与荒漠区之间
亚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多样性复杂;草食动物完全依赖草地植物
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牧
按年或季节在不同的草地区域放牧;;牧民家庭定居在村庄或其它特定区域
牲畜在公共草场进行四季放牧
主要依靠草地,冬季补饲少量饲草和精饲料;;农场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
有计划的家畜定点放牧饲养
草地资源和放牧家畜的隶属关系明确,科学管理;系统能量、物质及信息的投入及管理具有明确的营利性特点;一般管理草地:畜牧生产/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
禾本科、豆科混播的改良草地:牛羊肉生产
集约管理的人工草地:奶牛生产;牧区,靠天养畜,生产不稳定
草场超载,草地退化,改良退化
畜牧业发达国家,0.086公??一只良种羊;我国,1.333公顷一只普通羊;人工调控的动物生产为主体,动物与植物生产相分离,半开放式、家畜密集经营的人工生态系统
规格化、标准化,效率高
系统边界小,容易界定,牛场、鸡场等,靠近城镇畜产品消费市场;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组分;集约化畜牧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体积、价值和运输成本比较;600-12000头育肥猪,100头以上母猪
专门化的杂交繁育体系,地方猪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圈养,封闭式猪舍,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北方城市郊区,奶牛生产小区
饲草饲料主要来源于附近地区
粪尿主要依靠周围农田消耗,超出需要,污染;;个体多
封闭禽舍
生产力高,每只蛋鸡年产250~310枚蛋,重12~19kg
大量废弃物;;系统各组分的时空配置格局及组分间的能流、物流、信息流顺序
包括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以及生物组分与环境因子构成的格局;由不同动物、植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
物质生产的主体是动物,基础是植物,种属类型多种多样,生产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在一定生态区域内,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一直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来选择饲养的家畜种类与品种
畜种与品种配置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元化的;;畜牧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动物种群与植物群落在一定大小的三维空间中的垂直与水平格局及其变化;宏观,动植物分布形式多样,层次变化;城郊畜产品与蔬菜的重要基地;陕北(养)羊、关中(养)牛,陕南(养)猪
微观,家畜生产群的分类布置与格局;在一定生态区域内,动物种群及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性
;作物生长周期,耕作制度
动物生理周期,合理安排生产;也称食物链结构,系统内动物、植物间形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核心食物链:饲料牧草-家畜-畜粪-植物(饲料饲草);具有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畜牧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使各个营养级和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半人工或人工生态系统,人工调控,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比较大的开放系统
动物-植物-环境,与人类社会互作
;初级生产
初级生产者:植物和化能合成菌
初级生产主要包括农田和草地(含部分林地)生产;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78%,经济作物(含蔬菜)17%,饲料绿肥作物5%
农田生产形成的生物量中,26.4%可被人直接消费,30.2%可用于次级生产(主要是畜牧生产),其他用于工业原料、燃料等
;次级生产者主要是动物(家畜)和微生物
能量利用效率随生产者的种类、生态型和人工选育品种的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