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家畜营养生态;第一节家畜营养生态概述
第二节饲用物质与动物健康及畜产品安全
第三节饲用物质与家畜排泄物的环境效应
第四节减少家畜排泄物的营养技术;第一节家畜营养生态概述;一家畜营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目标;宏观家畜营养生态
对饲料原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尤其是非常规饲料的利用和常规饲料的节约,以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二家畜营养生态的研究范围;三家畜营养生态学的发展;第二节饲用物质与动物健康及畜产品安全;“安全的饲料=安全的食品”
饲料中有毒的、有害的物质对动物健康及畜产品产生有害的影响,并威胁人类健康及环境;(一)饲料中不安全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畜产品安全的影响;本身固有的,组胺和抗硫胺素等
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重金属等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加工的鱼粉中产生导致鸡胃糜烂的胃溃素
储存过程中,致病菌、寄生虫、细菌毒素;矿物质饲料原料;;饲用物质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表7-1饲料中各种抗营养因子的作用;2饲料油脂酸败;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毒副作用,用量少,但是效果显著,无标准、无节制添加,瘦肉精;;营养物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出,浪费,环境污染
氮、磷的排泄污染;5抗生素残留;6金属污染;7转基因饲料;(二)运用生态营养学理论强化饲料安全;2饲料配方技术改进;3加强饲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益生素
酶制剂
中草药添加剂
功能性寡糖
生物性活肽;二饮水与动物健康及畜产品安全的关系;表7-2禽畜饮用水水质安全指标;畜禽的粪尿
畜禽场的废水、垫料
死畜禽
畜产品加工及禽蛋孵化产生的废物;(一)饲料物质利用与家畜排泄物
利用率越高,排泄物数量就越少
鸡,养分30%左右被吸收
风干鸡粪,粗蛋白含量28%,粗纤维13.8%,钾7.8%,磷2.1%,亚油酸1%,苏氨酸5.3g/kg,胱氨酸1.8g/kg;饲料中某一种养分含量过高,动物利用能力有限,该养分在粪便中的排出量增加,环境负荷增加
Cromwell(1989),磷,大学推荐量为NRC(1988)的110~120%,饲料公司为120~130%,过量,环境污染;蛋白质供给过多,含氮物质排泄量增加,氨类增加
脂肪过多,排出体外,酸败,硫化氢、臭粪素等???多,恶臭
微量元素过多,铜、锌,重金属污染;(三)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成分与家畜排泄物数量的关系;(一)家畜排泄物
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
数量大,污染物种类多,粪尿本身及其分解产物,有机物、氮、磷、钾、硫化氢、氨、胺类、吲哚、甲烷、重金属、兽药、病原菌;1家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水体
直接排放、地表径流、土壤渗透
改变水体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组成,破坏水质,改变和自然景观,危害动物及人类安全,如氮、磷;土壤;氨气、硫化氢等臭味气体
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
粪臭素、乙醇、乙醛等有毒有害物质
甲烷等温室气体
降低空气质量,妨碍人畜健康,甚至引起呼吸道疾病;甲烷
温室效应是CO2的20~30倍,对全球变暖贡献率为15%
养殖业甲烷排放量占28~38%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家养动物甲烷排放占世界的6%~7%,反刍动物占7%~10%;引起全球变暖的最重要的气体
高浓度二氧化碳导致氧气不足,动物长期缺氧后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生产水平下降,抵抗力降低
二氧化碳含量表明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污浊程度,通常被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标;兽药、消毒药、农药、抗生素、激素等
随家畜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
摄入人体,危害健康
水体耐药菌数量增加,耐药菌基因扩散和演化
;人畜共患病
全世界约有250种,我国120种,较严重的有89种
炭疽、禽流感、布鲁菌病、结核病、包虫病;第四节减少家畜排泄物的营养技术;一家畜对饲用物质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在猪体内经消化酶作用而被消化和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的55~95%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降解成葡萄糖、果糖、木糖等己糖和戊糖,然后转化为丙酮酸,最后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和ATP
;(三)家畜对饲用物质中脂肪的利用;(四)家畜对饲用物质中磷的利用;表7-3饲料中磷的生物利用率;二家畜排泄物成分及其数量增加的原因;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导致有机质排泄增加
非淀粉多糖(NSP),β-葡聚糖和木聚糖,阻止底物与消化酶结合,影响消化产物向小肠上皮绒毛细胞渗透;植物性的饲料
植酸盐是磷在植物中的主要贮存方式,全磷的46%~80%,溶解度低,大部分随动物粪尿排出体外;(四)微量元素过量排泄的原因;(五)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机制;(六)药物残留增多的原因;三减少家畜排泄物的营养技术;表7-4日粮蛋白质限制与氮排出之间关系;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合成氨基酸,相应地降低粗蛋白水平,既可节省蛋白质饲料,又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