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城市地理学教案.docx
文件大小:315.0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5.26千字
文档摘要

10-

9-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城市地理学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形式

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1.使用教材:《城市地理学》,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书:

(1)《城市地理学》,周一星编著,商务出版社,1995年

(2)《地理·区域·城市》,阎小培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编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

本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城市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情分析

学生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学生经过半年或一年的与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的培养,本课程是为该科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学时数:2)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学时数:2)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学时数:2)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学时数:4)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学时数:2)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学时数:2)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学时数:2)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学时数:2)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学时数:2)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学时数:2)

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学时数:2)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第1章绪论

学时

2学时

时间、课次

2月28日03节-04节总第1次

教学目的

绪论主要介绍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的发展史,共包括四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任务,明确城市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通过对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以及对中西方研究热点的关注,进一步明确课程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对城市地理学这门课程有个整体的宏观的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2、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是本章重点

教学难点: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点”与“面”宏观与微观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5分钟)

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必须首先了解城市地理学是干什么的,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发展动态怎么样。

二、课程内容(70分钟)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对象)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五点: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主要内容)。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认识世界的任务和改造世界的任务。

(3)中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①1920年以前(萌芽时期):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研究②1920-1950年(初创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分支科学,但城市地理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在该阶段得以确立。城市地理学两大贡献:一、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帕克、沃思、伯吉斯)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标志城市地理学的注意力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内部景观的复杂性。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标志城市地理学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③1950-1970年(完善与迅猛发展的时期)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3.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④1970年以来(多元化时期)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社会问题增加促进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课程小结(10分钟)

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总结概括,并带领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的理论框架,对本课程的目录框架有着一个系统且全面的理解,从而在后续的内容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的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作业和下次课预习安排(5分钟)

课后作业:

1、简述城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