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物》杂志人物类特稿的叙事视点研究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
叙事在人类活动中一直存在。那些传递消息的方式,如古代点燃烽
火、用绳记日,近代电报、电话,代互联网等,都可以纳入叙事范畴。因
此,作为消息传播的主流方式——新闻,也能说成叙事。20
世纪中后期,叙事学逐渐发展、成熟,升级为一门学科。随后,新闻学研
究领域也逐渐引入了该学科,并在新世纪初时,我国诞生了第一部研究新
闻叙事学的著作。不过,此时的新闻叙事学研究,多半是对作为新闻话语
的叙事学文本进行粗浅的话语分析,鲜少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和不同的新
闻报道进行特殊性分析。
然而,文学领域的叙事学研究已渐趋成熟,并出现了分众化、专业
化研究,如分析某一部文学作品中某一人物形象、某一故事情节,或用叙
事学理论中诸如叙事时间、叙事策略等具体理论分析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
作品。而这种分众化、专业化,我国新闻叙事学研究中仍然比较匮乏。
在我国,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定位不同,各个媒体所呈现的意识形态
也不同。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新闻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同,如
选题、报道角度、采访对象、写作方式、聚焦点、忽略点、报道篇幅等。
所以,媒体的意识形态对于新闻话语有一定程度影响,要深入分析新闻话
语,挖掘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便不容忽视。
第二节研究的问题和意义一、研究问题
立足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叙事视点”,以新人物》杂志人物
类特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闻叙事时媒体如何打上新闻意识形态的烙印
,如何对新闻文本的建构产生作用。二、学术价值
自从新闻学领域引入了叙事学理论后,新闻业务的研究范畴被大大
拓宽。我国学术界不仅有关于“新闻叙事学”的著作,仅有不少期刊、硕
博论文,这些作者纷纷采用了叙事学理论对各类媒体的各类报道作出分析
研究。
但通过梳理文献,笔者也发现了一定不足,在新闻学界关于新闻叙
事学的研究,不论是专著还是学术期刊论文,大部分局限于对新闻文本的
话语分析,即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叙事时间的角度
分析新闻文本,创新性方面有一定欠缺,而且与媒体自身的特征联系也不
紧密,缺乏从媒体的属性差异来分析叙事文本的差异性,多侧重于回答“
是什么”。这样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媒体与新闻文本的关系割
裂。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新《人物》杂志的人物类特稿,以叙事学理论
中的分支“叙事视点”为研究范式,分析框架确定为与“叙事视点”有密
切联系的叙事者、叙事立场、叙事动机、叙事视角、聚焦与盲点等几个部
分,具体分析人物类特稿的文本建构模式,探讨人物类特稿的叙事规律,
挖掘媒体意识形态对人物类特稿叙事文本的影响。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对象研究一、有关人物报道的研究现状
通过梳理关于“人物报道”的文献,笔者总结出对“人物报道”的
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典型人物报道。这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类报道的发展、变
化、创新和传播效果、叙事策略以及写作技巧等。
B.南方报系人物报道。这类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南方都市报》
、《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南方报系报刊,究它们的的报道主
题、写作技巧和报道方式等。
C.人物报道的创作。作为叙事作品,物报道的采写技巧可借鉴模仿
。这类研究以探究各类人物报道的写作方法为主,如新闻修辞、悬念设置
等。但笔者发现,这类研究很少引入理论框架,在学理性上有一定欠缺。
D.人物报道的显著特征。这类研究多从宏观的认识层面进行探讨,
人物报道的“平民化”、人物类期刊现状等。不过这类研究鲜少将社会背
景融入研究范畴,而是局限于单一类型报道。
E.人物类媒体的经营策略。在市场化竞争中,我物类期刊的发展为
媒体争得一席之地,其经营策略和经营理念为何,发了学者的争相探讨。
第二节范式研究
叙事视点是叙事学的重要范畴,又被称作“叙事视角”、“叙述聚
焦”、“透视”等。在西方的叙事学著作中,事视点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