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院VTE防治相关知识的考题(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23.72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91千字
文档摘要

医院VTE防治相关知识的考题(附答案)

选择题

1.VTE是指:

A.深静脉血栓形成

B.肺血栓栓塞症

C.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D.浅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C。VTE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二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

2.以下哪项不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A.长期卧床

B.口服避孕药

C.大量饮水

D.恶性肿瘤

答案:C。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口服避孕药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凝血机制异常。而大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一般不是VTE的危险因素。

3.诊断DVT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CT静脉成像

B.磁共振静脉成像

C.超声检查

D.静脉造影

答案:C。超声检查对DV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无创、便捷且可重复性强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内有无血栓形成、血栓部位等情况,是诊断DVT的首选检查方法。CT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但相对复杂且费用较高;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4.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胸痛

B.咯血

C.呼吸困难

D.咳嗽

答案:C。呼吸困难是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作,活动后明显加重。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也可出现,但不如呼吸困难常见。

5.对于确诊的急性DVT患者,初始抗凝治疗的时间一般为:

A.1-2周

B.3-6个月

C.6-12个月

D.1-2年

答案:B。对于确诊的急性DVT患者,初始抗凝治疗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否存在易栓因素等综合判断。

判断题

1.所有住院患者都需要进行VTE风险评估。()

答案:正确。所有住院患者都有发生VTE的潜在风险,进行VTE风险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

2.预防VTE的机械性措施包括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预防联合使用。()

答案:正确。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性措施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瘀滞,可单独用于一些不宜使用药物预防的患者,也可与药物预防联合使用,提高预防效果。

3.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一定会出现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

答案:错误。典型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仅见于少数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其中1-2种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活动后气促等。

4.DVT患者在急性期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答案:错误。DVT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按摩和剧烈活动,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待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5.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关键,治疗过程中无需监测凝血指标。()

答案:错误。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简答题

1.简述VTE的预防措施。

答案:VTE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机械性预防措施有:①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瘀滞;②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模拟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流,降低DVT发生风险;③足底静脉泵:通过足底的周期性充气和放气,增加下肢静脉回流。药物性预防措施主要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可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还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避免脱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

2.请列举至少三种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

答案:①血浆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对急性PTE有较大的排除诊断价值,若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PTE;②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负荷增加的表现,对于诊断大面积PTE有重要提示作用,还可在床旁进行,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③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PTE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对PTE的诊断准确性较高;④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PTE的重要筛选手段,表现为通气正常伴肺段或肺叶的灌注缺损;⑤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对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3.简述DVT的临床表现。

答案: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