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B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
总学时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形式
采用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1.使用教材
《有机化学B》,徐雅琴、尹彦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
2.教学参考书
(1)《基础有机化学》,刑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刑其毅、徐瑞秋、裴伟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有机化学》,王积涛、胡青眉、张宝申、王永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4)《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有机化学的课程性质、作用、要求和内容构成等,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整体观;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最新前沿动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从事有机化学的事业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讲授+多媒体讲授+手绘示范
学情分析
有机化学B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反应及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时分配
64学时讲述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绪论
学时
4
时间、课次
2月26日1节-4节总第2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和有机物的分类方法。(2)理解共价键的基本属性。(3)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书写方法。
难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须涵盖但不仅限以下内容。重点体现教学设计,避免把教案写成讲稿。
课程引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应用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个学科。2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导致这门学科从3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现已分为7个分支学科。
有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内容
二、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
燃素学说(CombustionTheory):由德国化学家G.E.施塔尔(GeorgErnstStahl,1660~1734)于17世纪末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一切物质燃烧的原因是由于物质中含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燃素,物质在燃烧时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并且把一切化学变化,甚至物质的化学性质乃至颜色、气味的改变都归结于物质释放或吸收燃素的结果。
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urent,Lavoisier,1743.8.26-1794.5.8)发现:物质燃烧的原因并非燃素在起作用,而是物质在燃烧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氧(O2)结合的结果,并发现有机物在燃烧时的产物为CO2、H2O,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某些有机物在没有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燃烧,其产物除CO2、H2O外,还有NO2,所以确定了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几种元素。
1773:从尿中提取出了尿素
1769:制得了许多有机酸:
葡萄汁→酒石酸(tartaricacid)
酸牛奶→乳酸(lacticacid)
柠檬汁→柠檬酸(citricacid)
1806年斯图萘尔(sertüner)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第一个生物碱→吗啡(morphine),直到1952年才确定了其结构,并为全合成所证实。
1851年凯库勒(Kekulé,1851)将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1874年肖莱马(Sch?rlemmer)将有机化合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由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瑞典化学家柏则里斯(Berzelius,Jons,Jakob)(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