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有机化学教案 (2).docx
文件大小:10.69 MB
总页数:8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59万字
文档摘要

10-

9-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有机化学B》《基础有机化学》

/

本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有机化学的课程性质、作用、要求和内容构成等,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整体观;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讲授+多媒体讲授+手绘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这对学习本节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有机反应机理是属于大学有机内容,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需要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简化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时分配

64学时理论课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第一章 绪论

学时

2

时间、课次

2月26日7节-8节总第1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和有机物的分类方法。(2)理解共价键的基本属性。(3)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书写方法。

难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5分钟)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应用的科学。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个学科。2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导致这门学科从3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现已分为7个分支学科。

二、课程内容(75分钟)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

燃素学说(CombustionTheory):由德国化学家G.E.施塔尔(GeorgErnstStahl,1660~1734)于17世纪末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一切物质燃烧的原因是由于物质中含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燃素,物质在燃烧时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并且把一切化学变化,甚至物质的化学性质乃至颜色、气味的改变都归结于物质释放或吸收燃素的结果。

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urent,Lavoisier,1743.8.26-1794.5.8)发现:物质燃烧的原因并非燃素在起作用,而是物质在燃烧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氧(O2)结合的结果,并发现有机物在燃烧时的产物为CO2、H2O,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某些有机物在没有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燃烧,其产物除CO2、H2O外,还有NO2,所以确定了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几种元素。

1773:从尿中提取出了尿素

1769:制得了许多有机酸:

葡萄汁→酒石酸(tartaricacid)

酸牛奶→乳酸(lacticacid)

柠檬汁→柠檬酸(citricacid)

1806年斯图萘尔(sertüner)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第一个生物碱→吗啡(morphine),直到1952年才确定了其结构,并为全合成所证实。

1851年凯库勒(Kekulé,1851)将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1874年肖莱马(Sch?rlemmer)将有机化合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由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瑞典化学家柏则里斯(Berzelius,Jons,Jakob)(1979.8.20-1848.8.8)于1806年首先引用,以区别于矿物的化学——无机化学。其引用有机化学这个名词并将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绝对分开是基于“生命力论”(VitalForce).

1828年德国化学家韦勒(Wohler)由无机物氰酸铵制得有机物尿素,而氰酸铵可由简单的无机物得到:

1845年柯尔伯(H.Kolbe)合成了醋酸

1854年柏赛罗(M.Berthelot)合成了油脂

对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硫、磷、卤素等。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

有机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农业——除草剂,农药,转基因植物等

医药——有机化学是药物合成的基础,它可以告诉我们生物体是怎样在分子水平上变化的,从而帮助我们设计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

精细化学品——染料、香料、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

有机共轭材料——如电致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等。

高分子单体——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