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细胞工程B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形式
讲授法为主,互动、问答、讨论、练习等方法为辅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教材:柳俊主编《植物细胞工程》(第二版)
参考:李志勇主编细胞工程(第三版)
中国大学MOOC,新乡医学院,张光谋等主讲,《细胞工程》,/course/XXMU-1001793017?from=searchPage
本课程教学目标
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人工种子的制备和体细胞杂交以及动物细胞的培养和融合、胚胎工程与动物克隆。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为今后的工作奠基。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模式,同时融入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生工专业大三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学、细胞学植物学等前导课程。
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第一章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2学时)
第二章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原理(2学时)
第三章植物脱毒与离体无性繁殖(2学时)
第四章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生产(2学时)
第五章原生质体培养(2学时)
第六章植物体细胞杂交(2学时)
第七章人工种子和种质资源保存(2学时)
第八章动物细胞培养与融合(2学时)
第九章胚胎工程与动物克隆(2学时)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绪论
学时
2
时间、课次
3月28日5-6节
教学目的
1、了解细胞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位
2、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3、掌握细胞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技术概述
2、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工程的类别
2、细胞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10分钟)
通过组培的花朵、克隆羊多利等引出细胞工程的概念与发展。
二、课程内容(70分钟)
一.细胞工程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1.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含义
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与科学技术改造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2.现代生物技术的领域
生物控制和改造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生物模拟技术:生物机体和功能模拟技术、人工生物系统技术
3.细胞工程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加快育种步伐、提高新品种的应用速度、节约耕地、提高种子质量。
动物品种改良:应用于品质改良、性别控制等。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医药研发:利用单克隆技术生产各种诊断试剂盒以快速诊断疾病、利用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廉价疫苗等。
二、细胞工程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细胞工程(cellengineering)是以细胞学、遗传学、发育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理论,采用原生质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等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新的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以及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发展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细胞、组织培养与繁殖
目的:获得新性状、新个体、新物质
三、细胞工程的发展
1.动物细胞工程发展
2.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
四、细胞工程类别及其应用领域
1.细胞工程的类别
培养层次:
植株培养:从植株到植株的继代繁殖;
器官培养:茎尖、根、茎、叶、花和幼嫩果实;
胚胎培养:胚、胚乳、胚珠及子房等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经植物外植体培养的愈伤组织;
细胞培养:是指具有良好分散性的单细胞及小细胞团的悬浮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植物细胞脱除细胞壁后的完整细胞培养。
细胞工程的应用
植物种苗脱毒与快速繁殖
体细胞杂交
次生产物生产
基础研究
植物育种
三、课程小结(5分钟)
细胞工程概念与应用范畴
四、板书设计
同上
五、课后作业和下次课预习安排(5分钟)
课后作业:无
下次课预习:第一章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授课单元名称
第一章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学时
2
时间、课次
4月6日5-6节
教学目的
1.了解细胞全能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等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
2.理解细胞全能性理论;细胞全能性在离体条件下的实现途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全能性
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等基本概念;影响离体培养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内外因素。
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同学们思维广阔性。
5.通过全能性的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完整植物可以由植物器官、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结合“克隆羊多利”案例,使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为投入科学研究埋下种子。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