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察今》(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文件大小:40.6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7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NUMPAGES1

《察今》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的进步意义,进而明确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定法令制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道理。

2、理解本文逐层推进,引出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本文运用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3、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判断句的表示法。

学习重点:认识文中提出的“重在察今,不能泥古”的道理。

学习难点:学习运用寓言和比喻来证明论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察今》是一篇古代政论。察今,就是要察明当今的实际情况。察今的目的是要变法。要变法,就要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就要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这样才算得旗帜鲜明。

二、作者介绍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是战国末年卫国阳翟(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因帮助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获得继承王位权而有功,做了庄襄王的相国。秦始皇即位后,吕继任相国,号称仲父。后因谋反事受牵连而自杀。战国末期各诸侯国都喜欢招徕士人,以著书立说。吕不韦不愿强大的秦国在这方面落后,于是让他的数千门客人人著其所闻,最后合编成十二余万言,“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吕氏春秋》。

三、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始皇相国后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全书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由于出于众人之手,内容庞杂,几乎汇容了儒、道、墨、名、兵、农、阴阳等各家学说,故一般视为集各家学说的一部学述汇编。其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先秦各家各派(以儒、道为主)的思想资料。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盛,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执政时,已逐渐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合形势发展要求的法令制度,促进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的建立,便成为秦国面临的迫切问题。然而有些人却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察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四、题目解说

《察今》是《吕氏春秋·慎大览》的第八篇。这八篇的名目为:一曰慎大,二曰权勋,三曰下贤,四曰报更,五曰顺说,六曰不广,七曰贵因,八曰察今。这些主要是讲治国之道的。但是,各篇反映了不同学派的思想,《慎大》反映的儒家思想,而《察今》则反映的法家思想。“言察今之时势而变法”,所以察今命为篇名。正是《韩非子·五蠹》中所反映的“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思想认识。

五、疏通文意

【原文】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上:指君主

前“法”是动词,取法、效法。

后“法”是名词,法令、法度。

益:增加

胡:表反问,怎么

虽:即使

犹若:还是,仍然

君主为什么不效法先王的法令?不是因为先王的法令不好,是因为无法效法它。先王的法令,经过了上世到了现在,人们或者增加它,或者减损它,怎么可能效法呢?即使没有人增加或减损,还是不能效法它。

【原文】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要于时:与时代相合。

要,合。

择:一作“释”。释,放弃,丢开。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切合时代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原文】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一:相通

有道:明白事理

以:根据,凭借

阴:指日影和月影

脟(luán):切成的肉块。

镬(huò):无足的鼎,古代煮肉的器具。

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人,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相通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通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的调味。

【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