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4/NUMPAGES4
第6课《边城》(节选)同步练习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涎水(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埋怨(mán)
B.傩送(nuó)氽水(tǔn)鞶鼓(pán)眺望(tiào)
C.嗤笑(chī)糍粑(chí)拮据(jù)怏怏(yàng)
D.茶峒(tòng)蚱蜢(zhà)镂空(lòu)强横(hèng)
【答案】B。
【解析】选项A:“船舷(xuán)”错误,应读“船舷(xián)”。选项C:“糍粑(chí)”错误,应读“糍粑(cí)”;“拮据(jù)”错误,应读“拮据(jū)”。选项D:“茶峒(tòng)”错误,应读“茶峒(dòng)”。所以答案是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竹蒿伶俐呐喊锣鼓喧阗
B.放肆棕榈悖时粗鄙俚俗
C.俨然镇尺欺侮轻歌慢舞
D.嘱附接壤蘸酒委曲求全
【答案】B。
【解析】选项A:“竹蒿”错误,应为“竹篙”。选项C:“轻歌慢舞”错误,应为“轻歌曼舞”;“镇尺”也可写作“镇纸”,不过在这里表述不够准确。选项D:“嘱附”错误,应为“嘱咐”。所以答案是B。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B.他在讲解《边城》时,旁征博引,闪烁其词,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要虚心请教老师,做到不耻下问。
【答案】A。
【解析】选项A:“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以形容景色优美。在这里形容湘西自然风光很合适。选项B:“闪烁其词”意思是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含贬义,与讲解赢得掌声的语境不符。选项C:“抑扬顿挫”通常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选项D:“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不能用于学生向老师请教的语境。所以答案是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代表了人性的美好与纯洁,他们的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温暖和感动,使读者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
B.通过学习《边城》,使我们了解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翠翠的爱情悲剧。
C.沈从文的《边城》,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民风淳朴、青山碧水,具有湘西风情的沈氏理想世界。
D.翠翠的祖父因为担心翠翠的婚事,所以经常向别人打听傩送的情况,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答案】A。
【解析】选项B:“通过……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选项C:“营造了一个民风淳朴、青山碧水”成分残缺,应在“青山碧水”后加上“的世界”。选项D:关联词“因为……所以……”使用不当,句子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可删去关联词。所以答案是A。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B.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C.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D.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答案】D。
【解析】选项A、B、C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月光”比作“银子”,把“人”比作“黄麂”,把“眸子”比作“水晶”。选项D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赋予溪以人的情感。所以答案是D。
阅读题。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
“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
“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
“爷爷,你不快乐了吗?生我的气了吗?”
“我不生你的气。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我万一跑了呢?”
“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
“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的笑了。“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