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硬肿症课件第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内容提要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第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定义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第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因和发病机制寒冷、早产和窒息为主要病因。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2)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失热;(3)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4)以棕色脂肪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5)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高,受寒时易硬化,出现硬肿症。第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因和发病机制2、寒冷损伤:寒冷和保温不当使新生儿失热增加,体温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温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酸,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第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其他:新生儿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硬肿症。病因和发病机制第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儿多见。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第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1、低体温:体核温度常<35℃,重症<30℃。新生儿由于腋下含较多棕色脂肪,寒冷时氧化产热,使局部温度↑,使腋温高于或等于肛温。因此,腋温—肛温差值(TA-R)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正常状态下,棕色脂肪不产热,TA-R<0℃;重症硬肿症因棕色脂肪耗尽,故TA-R<0℃;硬肿症初期,棕色脂肪代偿增加,TA-R>0℃。第8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2、硬肿: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范围: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第9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3、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心间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和肺出血等MOF表现。第10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病情分度: 分度肛温TA-R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轻度≥35℃>0℃<20%无明显改变中度<35℃≤0℃25%~50%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重度<30℃<0℃>50%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临床表现第1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3、合理用药: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纠正代谢紊乱。出血倾向者用止血药,高凝状态时考虑用肝素,DIC已发生出血时不用。休克时扩容,纠酸,用多巴胺。治疗要点第1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寒冷、早产、感染、窒息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保暖和育儿知识。常见护理诊断第1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第1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1、复温第1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以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1、复温定义?第1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复温(2)当肛温<30℃,TA-R<0℃,提示体温的很低,棕色脂肪被消耗尽,虽少数患儿TA-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自身产热很难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