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麻醉和精神药品的管理2023.pptx
文件大小:38.06 M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药剂科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品种范围:受国际管制的麻醉药品共120种,联合国麻醉品公约将其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收载了100种麻醉药品,第二类收载了10种依赖性潜力较低的麻醉药品,第三类收载了一些麻醉药品的复方制剂,第四类收载了18种医疗上不准使用的麻醉药品(海洛因,埃托啡等),供兽用和科研用。

特性:具有成瘾性,需要实施特殊管理。;基本概念-麻醉药(剂);精神药品(一类、二类):精神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或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物。

分类: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分为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和其它类三类。中枢兴奋剂使用适应证很有限,最多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发作性睡病。

;;我院供应的麻醉药品品种(含毒性药品);我院供应的精神药品品种;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修订

2.《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卫医发[2005]438号

3.《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2007年5月1日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的通知》

-卫医发[2005]421号

5.《关于医疗机构购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2005]430号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36号

;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管理架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关于实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电子化管理的通知》

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经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简称《印鉴卡》),并凭《印鉴卡》向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执业医师和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和调剂权

有处方??的执业医师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二级以上医院自行组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其他医疗机构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药学部门-采购管理;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药学部门-出入库管理;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药学部门-药房管理;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药学部门-调剂管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第24条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各环节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有记录。

第25条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及时查找或追回。

第27条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贴剂的药剂人员再次调配时,应要求患者交回安瓿或废贴,并进行批号和数量登记。

第30条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医疗机构应要求患者将剩余的药品无偿交回,由医疗机构按照规销毁处理。剩余麻醉、精一药品废弃液的处理问题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第39条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1.常规:临床常规

2.量化:疼痛程度(1-10)

3.全面:类型、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既往治疗、重要器官功能、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既往史等。

最终目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4.动态:疗效、不良反应

;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临床使用管理-治疗原则;;1.慢性疼痛首选控缓释阿片类药物;

2.缓释制剂比即服制剂更方便,不良反应更低,睡眠质量改善更明显;

3.NCCN(美国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4小时剂量稳定后,尽早选用控缓释

4.正确滴定用药剂量,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无毒性作用;

5.NSAIDs类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并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

6.化疗期间使用NSAIDs风险高,而阿片类药物相对更安全;使用NSAID时须定期监测肝功能,转氨酶高于正常值上限1.5倍时应停药。;;麻精药品在医疗机构中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