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文库企业管理-PDA血标本采集流程一、采集前准备1.1设备与物品准备PDA设备检查:护士在使用前检查PDA设备电量是否充足,确保网络连接正常(如Wi-Fi或移动数据),设备运行稳定无故障。同时,确认PDA内患者信息数据已更新至最新状态。采集用品准备:准备好采血针、采血管(根据检验项目选择不同类型采血管,如血常规用紫色管、生化检测用黄色管等)、止血带、碘伏棉签、棉球、一次性手套等物品,确保所有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1.2患者信息核对PDA调取信息:护士携带PDA来到患者床边,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手腕带上通常包含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等信息)或输入患者住院号等方式,在PDA中调取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检验1/4
会计实操文库项目等。人工核对确认:对照手腕带信息,与患者或家属进行面对面沟通,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例如,护士可询问患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并与PDA及手腕带信息进行比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二、血标本采集过程2.1选择采血部位与消毒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血管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多选择上肢肘部浅静脉,如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若患者上肢血管条件不佳,可考虑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部位。消毒操作:护士佩戴一次性手套,在选定的采血部位上方约6-10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然后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5cm,待碘伏自然干燥。2.2PDA扫码与标本关联扫描采血管:拿起对应检验项目的采血管,使用PDA扫描采血管上的条形码,将采血管与患者信息进行绑定。PDA会显示该采血管对应的检验项目,护士需再次核对确认。确认采集信息:在PDA上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采血管类型等信息准确无误后,准备进行采血操作。2.3采血操作2/4
会计实操文库穿刺采血:以一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另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沿静脉走向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另一头插入采血管胶塞,血液会自动流入采血管,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集适量血液。更换采血管(如需):若需采集多管血标本,按照先血培养、再抗凝管、最后干燥管的顺序,依次更换采血管进行采集。每更换一次采血管,注意观察采血是否顺畅。2.4完成采血与记录止血与整理:采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棉球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将使用过的采血针等医疗废物放入锐器盒,其他废弃物放入医疗垃圾桶。PDA记录:在PDA上点击“完成采集”按钮,记录采血时间、采血人等信息。PDA会自动将采集信息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HIS),确保信息实时更新。三、采集后处理3.1标本核对与送检再次核对:护士在病房或护士站,再次核对采集的血标本与PDA中患者信息、检验项目是否一致,检查采血管标签是否清晰、完整,标本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溶血、凝血等异常情况。3/4
会计实操文库送检:将核对无误的血标本放入专用的标本转运箱,根据医院规定的送检时间和流程,及时送至检验科。在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标本,避免剧烈震动、高温或低温等因素影响标本质量。3.2PDA设备维护清洁消毒:每天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PDA表面进行消毒,去除血迹、污渍等,保持设备清洁。定期对PDA进行深度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数据管理:定期备份PDA中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及时更新PDA中的软件版本和患者信息数据,保证系统功能正常和信息准确。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