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做好各项防控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统一领导:在医院党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4.科学防控:依靠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检测、诊断、治疗和防控手段,提高传染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快速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和预案适用于医院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管理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传染病防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2.组织领导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决定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如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等。
4.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
(二)各部门职责
1.医务科
-负责组织制定传染病诊断、治疗技术方案,指导临床科室做好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组织协调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负责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负责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2.护理部
-负责制定传染病护理工作规范和流程,指导护理人员做好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组织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护理安全。
3.感染管理科
-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和措施,指导和监督各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控意识。
-负责对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4.检验科
-负责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及时准确地出具检验报告。
-建立健全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
5.药剂科
-负责传染病治疗药品和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备和供应,确保药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数量。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6.后勤保障科
-负责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等。
-做好医院的消毒、清洁和通风工作,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
7.宣传科
-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保卫科
-负责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协助做好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转运工作,防止患者逃离医院。
三、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内容
1.门诊日志监测:各临床科室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时间、症状、诊断等内容。感染管理科定期对门诊日志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的聚集性病例和异常情况。
2.住院患者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每日至少测量体温2次。如发现发热患者,应及时进行排查,明确发热原因。
3.实验室监测:检验科应加强对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及时发现阳性病例。对检测结果异常的标本,应及时进行复查和上报。
4.疫情报告监测:各科室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传染病疫情。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疫情报告的监测,确保疫情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