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8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0206
课程类别:A类(纯理论课)
学分/学时:6/108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适用年级:高一
制订人:
审订人:
合作企业: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剑阁职中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旅游心理学》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普通话
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基本交往及沟通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打下必需的基础。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餐饮服务与管理
1.熟悉餐饮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2.了解酒店餐饮服务的技巧;具备熟练、规范的对客服务能力。
2
客房(前厅)服务与管理
1.熟悉客房(前厅)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2.了解酒店前台、客房服务的技巧;具备熟练、规范的对客服务能力。
3
模拟导游
1.了解导游工作必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
2.具备导游接待以及对客服务的技巧和能力。
4
顶岗实习
1.具备在服务的过程中洞察旅游者心理的能力;
2.具备根据旅游者心理特点采取合适接待措施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2.能熟练掌握旅游服务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3.熟悉技能的特点以及技能形成的过程;
4.熟练掌握旅游服务人员心理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旅游者的需要及特点以及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的方法;
6.掌握旅游者对酒店前台、客房、餐厅、康乐中心、导游和购物服务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以及服务的技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知识,从而按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发展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
2.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课前布置收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3.通过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提高心理保健的意识;并能根据个人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方法;
4.培养学生能够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需求的能力,并具备正确处理旅游者投诉的技巧和能力;
5.培养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洞察旅游者心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旅游者心理特点采取合适接待措施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分析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并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4.培养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108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走进“心”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4
理论型
2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22
理论型
3
如何才能技高一筹——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心理
6
理论型
4
我的心理健康我做主——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保健
26
理论型
5
与“上帝”打交道——如何与旅游者交往
30
理论型
6
服务从“心”开始——旅游服务心理
20
理论型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走进“心”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1.掌握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活动的内容;
3.了解心理的实质;
4.掌握旅游学的概念;
5.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1.心理学的定义及心理活动的内容
1
4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等
媒介资源:
教材、教案、计算机、视频、黑板
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
形成性考核50%(出勤、课堂表现、习题作业)+终结性评价50%(期末理论考试)
2.心理的实质
1
3.旅游心理学的定义
0.5
4.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0.5
5.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1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1.理解注意的规律以及掌握培养良好注意力的方法;
2.理解感知觉的规律以及掌握培养良好观察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