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
专业代码:6601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范围与职业岗位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见表4-1)。
表4-1职业面向
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
加工制造类
05
机械加工技术660102
机械加工行业64936
6-18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
6-20通用设备制造人员
6-21专用设备制造人员
6-22汽车制造人员
6-23铁路、船舶、航空设备制造人员
6-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
6-20-01-01钳工
钳工
6-04-01-01车工
6-04-01-02铣工
6-04-01-08加工中心操作工
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1+X数控车铣加工
6-04-02-05焊工
焊工、特种行业
操作证
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装备制造行业,培养以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与维护、计算机绘图、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等为主要工作,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中等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理解中等难度零件图、装配图识读,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相关绘图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装配图;
(2)熟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中的机构、机械传动、电气结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
(3)掌握工程材料种类、牌号、性能,金属切削加工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能根据被加工产品材料的牌号判断材料性能,确定加工工艺参数;
(4)熟悉检测产品的基本知识,能分析零件(产品)加工质量;
(5)掌握一般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
(6)了解电工、数控等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备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正确的产品材料、工艺装备的能力;
(2)具备编制与实施中等难度零件工艺的能力;具备手工和自动编程能力,能利用1种以上CAD/CAM软件编制1种以上数控加工设备相应的中等难度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3)具备车工、铣工、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操作1种及以上机械加工设备执行工艺,完成加工任务,具备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的能力;
(4)具备对常用机械加工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焊接加工的基本技能,能熟练掌握1种及以上熔焊焊接方法;具有焊接件检验与缺陷控制的初步能力;
(6)掌握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维护与维修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实际生产水平,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要求;能识读电气控制原理图、接线端子图及元件布置图。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初步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企业主人翁意识,热爱企业、爱护设备;
(9)具备清晰表述机械结构,机械设备,结构性能及参数的能力。
4.思政要求
(1)了解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先进技术的发展状况,认同改革开放成果,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社会使命感、价值感和哲学辩证思维;
(2)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和中国特色,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了解加工制造业先进模范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国家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政策并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了解机械加工和现代制造技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正确荣辱观和较好职业操守;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号)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和艺术等;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程等;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素养选修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表6-1公共基础课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