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材料基础知识12-19.pdf
文件大小:2.93 MB
总页数:6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1.16万字
文档摘要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有一定的

强度和塑性,并具有光泽的物质,如铁、铝和铜等。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黑色金属:如生铁、铁合金、铸铁、钢、合金钢等。钢和生

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

碳合金。习惯上把碳含量大于2.11%的归类于铁,碳含量低

于2.11%的归类于钢。

铸铁:包括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

钢的分类:钢是含碳量在0.04%-2.11%之间的铁碳合金。为

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

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的分类方法多种

多样,其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A.按化学成分分类

含碳量低于1.5%,其杂质(Si、Mn、S、P等)

含量在规定范围内(Mn≤0.8%、Si≤0.4%、

S≤0.055%、P≤0.045%)的铁碳合金。

a.低碳钢(C<0.25%);

b.中碳钢(C0.25~0.60%);

c.高碳钢(C>0.60%)。

合金钢是指在碳素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钢的

性能,在冶炼时特意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铬、

镍、硅、锰、钼、钨、钒、钛、硼……等)而炼

成的钢。

按其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可分为:

a.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b.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

c.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B.按用途分类

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螺钉、螺帽、轴类、

齿轮等)及工程结构(桥梁、厂房钢筋、锅炉、

造船结构等)。

制作各种刀具(车刀、铣刀、钻头等),量

具(如卡尺、游标尺、块规等)及模具。

不锈钢、耐热钢、低温钢

最大特点就是其合金元素含量比较高,均

超过10%,有的高达50%甚至更多。由于它含有大量

的合金元素,故其耐热、耐蚀等性能优于碳素钢和

低合金钢,但随之而来的是其价格也远远高于碳素

钢和低合金钢。根据其常温的组织不同,可将不锈

钢分为奥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型、铁素体

型、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五类。

C.按质量分

根据钢中所含有有害杂质元素硫、磷的多少

来划分

普通钢(P≤0.045%,S≤0.050%)

优质钢(P、S均≤0.035%)

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D.按脱氧程度分

钢液在浇注前用锰铁、硅铁和铅进行了充分脱氧,成

分较均匀、组织较致密。主要用于机械性能要求较高的

零件。

钢液在浇注前进行轻度脱氧,成分偏析较严重、组织

不致密。机械性能不均匀,冲击韧性差,常用于要求不高

的零件。

半镇静钢是脱氧过程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的钢,

是用锰铁和硅铁进行脱氧。其质量也介于二者之间,可代

替部分镇静钢,一般不适于做重要零件。

E、按成形方法分类:

F、按金相组织分类:

G、按冶炼方法分类:

1.金属的物理性能

2.金属的化学性能

3.金属的力学性能

4.金属的工艺性能

1、金属的物理性能

金属的物理性能是指金属固有的属性,包括

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

磁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能

金属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化学作用下所

表现的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

稳定性等。

3、金属的力学性能

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

劳强度等。

4、金属的工艺性能

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不同加工工艺方

法的适应能力。它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

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即使是同

一种金属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力学性能也是不

同的。金属的这些差异,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其内

部结构所决定的。

1.晶体与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