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机电类专业
课程代码:0410049建议课时数:80-90学分:5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学科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不但为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所必备,而且对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有极大的帮助。机械工程中的创新活动与机械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树立创新思维观念,激发创新欲望,了解创新方法有很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一般处在从一般科学知识学习向专业技术知识的过渡期,因此本课程既具有机械工程知识普及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可以独立设置的专业技术课。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经历工程实践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1.课程功能
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有许多从事机械加工、机电设备维修、自动化设备操作等工作,部分学生经过职业发展从事机械设计以及产品开发等相关工作。对于机械加工人员、机电设备维修、自动化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熟悉所使用机械中机械常用机构与传动的作用,以在操作中正确使用、维护与维修,更好、更优地发挥机械的工作性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本学习领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领域之一,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必备基础。通过对本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功用、特点和应用要领,完成机械加工、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自动化设备操作、工艺工装设计、产品开发等岗位对机械零件知识的储备,使学生具备使用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安装、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能力。
通过对本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功用、特点和应用要领,完成机械类加工、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艺工装设计和自动化设备操作等岗位对机械零件知识的储备,使学生具备使用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装备制造业相关行业标准、技术员和设计员的职业资格标准,以技术员、设计员的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要求来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以专业人才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从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出发,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熟悉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要领;
3.掌握机械常用机构与传动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基本知识;
4.学会使用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5.熟练掌握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解机械常用机构与传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具备进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的初步设计能力;
知道机械常用机构与传动设计相关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发展。
(2)能力目标
A.专业能力
为培养“会操作、能设计、懂管理、精工艺”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本课程定位于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下述目标:
1.能对预设机构或机械进行运动分析,选择恰当的机构完成预设的工作目标。
2.能要根据工作要求,使用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3.能设计机械常用机构与传动,完成基本的运算;
4.能手工绘制机构示意图、运动简图;能依据标准绘制零件图和简单机械的装配图。
5.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绘图、读图能力、公差配合选用标注等知识,在课程设计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