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测试卷:名著阅读能力测评拓展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君子不器。”何也?曰:“君子能通三达道,而上下与一世之用。其立必不废,其道必不废。故曰:‘不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①不器:_______。
②不废:_______。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能成为器物。
B.君子能够通达三种道德规范,上与天子相处,下与百姓交往。
C.君子立身于世,他的事业必然不会废弃。
D.君子遵循的道德规范必然不会废弃。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君子/能通三达道。
B.其/立必不废。
C.其/道必不废。
D.故/曰:“不器。”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在草原上度过的美好时光。
B.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展现了草原风光的壮美。
C.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文章的主题是草原风光的壮美,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草原上的哪些景物?
②作者在文中对草原上的景物进行了怎样的描绘?
③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作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材料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材料三:书籍是灵魂的阶梯。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诗歌鉴赏
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鹳雀楼》
白居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请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请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意境。
(3)请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五、文学常识
要求:根据文学常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作家中,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__。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之涣
(2)下列成语出自《红楼梦》的是_______。
A.画龙点睛
B.对牛弹琴
C.指鹿为马
D.拔苗助长
(3)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赵云单骑救主
B.张飞怒鞭督邮
C.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D.曹操煮酒论英雄
六、综合实践活动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材料一: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以下是部分参观者的留言。
①参观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②这次活动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③博物馆里的展品非常丰富,让我大开眼界。
材料二:结合自己的参观体验,谈谈你对博物馆活动的看法。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
1.(1)不器:不具备固定用途的器物,比喻人的才能和用途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
不废:不会废弃,指不会消失或被废弃。
(2)A
解析:选项A中的“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能成为器物,这是对“不器”一词的误解,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子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和用途。
(3)C
解析:句子“其道必不废”的正确停顿应该是“其/道必不废”,因为“其道”是主语,“必不废”是谓语,停顿应该放在主谓之间。
二、现代文阅读
2.(1)D
解析:选项D中的“文章的主题是草原风光的壮美,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对文章主题的误解,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①草原上的景物有: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河流、野花等。
②作者对草原上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如“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野花盛开”等,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生机。
③作者在文中表达了热爱草原的情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作文
3.(略)
四、诗歌鉴赏
(1)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要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2)意境:这句诗的意境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眺望远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
(3)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五、文学常识
(1)A
解析: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A
解析:成语“画龙点睛”出自《红楼梦》,形容文章或说话时,用一两句话点明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