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
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
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
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
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
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
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
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
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
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
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
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
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
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
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
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它是衡量某产业前向关联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
为前向关联系数。
14.影响力:描述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某产业增加一个单位
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它是衡量某产业后向关联广度
和深度的指标,也称后向关联系数。
15.产业安全: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产业)的控制。该命题
由经济开放过程中外商投资的利用所引进。取决于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6.产业竞争力:产业在国际或区域竞争中,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17.市场结构:指规定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
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18.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
战略性行为。
19.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
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20.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21.一体化: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
单一实体的过程。它包括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
22.横向并购: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23.纵向并购: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有前向
并购(前向一体化)和后向并购(后向一体化)之分。
24.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横向)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纵
向)之间的并购。
25.进入阻挠:指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
26.沉淀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
的成本。
27.福利效应:指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状况带来的改变(影响),即该项社会经
济活动究竟是将增加社会福利,还是将降低社会福利。
28.干中学:又称学习效应,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经营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29.市场势力: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
能力。
30.进入壁垒:使进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