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云南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和“双师型”教师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以下诗句哪项提及桂花?()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C.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D.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选题,主要考查对诗句中所提及花卉的识别。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的是江南春天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酒旗招展,未提及桂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中,“木犀花”即桂花,此句明确提及了桂花。“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里的“芙蕖”指的是荷花,并非桂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写的是元宵节时灯火辉煌如同千树花开的热闹景象,未涉及桂花。综上,正确答案所对应的诗句提及了桂花,即“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常体现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表现阳位的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的确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密切。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山的南面,却会被山遮挡而照不到山的北面,所以山的南面是向阳的,被称为阳,山的北面是背阳的,被称为阴。水一般是凹陷于地面,太阳照射时,水的北岸能被阳光照到,水的南岸则常被河岸遮挡阳光,所以水的北岸为阳,南岸为阴。因此,表现阳位的是山之南,水之北。
3、社会救助旨在达成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答案】:B
【解析】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其目标是帮助社会成员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最高生活需要通常是超出基本保障层面,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社会救助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表述不够精准,社会救助强调的是保障不至于陷入生存危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一般生活需要较为宽泛,不如最低生活需要能准确体现社会救助的目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属性相对稳定,而非本质属性发生较大变化,体现了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以下哪个时间()。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东汉时期主要是在西汉基础上对西域进行管理和经营,并非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端。唐朝时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但这是在新疆早已归属中央政权之后的举措。明朝在新疆地区设立哈密卫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样也是在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很长时间之后。所以,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西汉。
6、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在下列选项中,阐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B.我国以农业立国,耕地面积比重比较大
C.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居世界前列,排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
D.耕地后备资源多,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
【答案】:A
【解析】中国土地资源总体上有四大特点: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其中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4%左右,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②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少;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④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
7、小华与某事业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期限为5年,该合同属于()。
A.短期合同
B.中期合同
C.长期合同
D.项目合同
【答案】:B
【解析】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按期限分为短期合同、中期合同、长期合同和项目合同。短期合同是指3年(含)以下的合同;中期合同是指3年(不含)以上的合同;长期合同是至职工退休的合同;项目合同是指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小华签订的聘用合同期限为5年,5年大于3年,所以该合同属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