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3
《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91917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分/学时:6学分/108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适用年级:高一
制订人:
审订人:
合作企业: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课程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计算机基础
熟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2
电子技术与技能
熟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电路结构、功能,识别电子元器件符号,熟知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3
电工基础与技能
熟知电路概念、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识别部分电路元件,明确电路连接关系,使用部分电子仪表。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电子设计与技术改进
提供具有使用单片机技术与汇编语言进行电子应用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
2
综合设计
提供具有使用单片机技术与汇编语言进行电子应用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依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能够根据项目需求以及成本因素很好地选择系统的硬件(包括处理器以及外部接口电路芯片),在此基础上设计搭建硬件电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1.能进行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
2.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
4.会查阅电工手册及相关资料,能识别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5.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
6.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等基本技能
7.了解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命名方法及识别方法
8.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9.学会分析与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
10.掌握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能简单分析常见的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能力目标
1.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理解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
2.会分析简单电工电子电路的组成,能按工艺规范连接电路
3.能规范操作常用电工工具与电工电子仪表
4.能判断并排除常见电路故障,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素质目标
1.激发起对专业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体验科学进步艰辛与喜悦
2.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3.激发起参与专业实践的热情,有将专业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意识,敢于涉及各种工程问题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强,并主动发表见解,善于与人交流,具有团队精神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电子产品装配前的准备工艺
5
理论+实训型
1.理实一体化
2.以实训项目进行
2
电子产品装配无源元器件的认知与检测
22
理论+实训型
3
电子产品装配无源元器件的认知与检测
26
理论+实训型
4
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11
理论+实训型
5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与设计
4
理论+实训型
6
电子产品装配的焊接工艺
10
理论+实训型
7
电子产品装配组装工艺
10
理论+实训型
8
电子产品装配的调试
20
理论+实训型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电子产品装配前的准备工艺
1.认识实训室(一)
2.常用工具的认知
3.电子产品装配常用导线与加工的认知
1.能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装配中常用工具
2.能复述实训室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规范
3.初步形成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感性认识及学习兴趣
4.掌握常见的一般导线加工工艺
5.了解电子产品装配中常用手工工具的类型、作用、使用方法及外形及结构
6.了解电子产品装配中所使用的基本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7.掌握元器件成型的工艺要求
5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资源:
电脑,多媒体设备、课件
1.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