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91921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分/学时:8学分/144学时
适用专业:
适用年级:
制订人:
审订人:
合作企业: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电阻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课模块下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计算机基础
熟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2
电子技术与技能
熟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电路结构、功能,识别电子元器件符号,熟知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
3
电工基础与技能
熟知电路概念、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识别部分电路元件,明确电路连接关系,使用部分电子仪表。
4
电路CAD与程序设计
具有使用电子专业软件进行电路绘图与程序设计的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电子设计与技术改进
提供具有使用单片机技术与汇编语言进行电子应用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
2
综合设计
提供具有使用单片机技术与汇编语言进行电子应用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能够根据项目需求以及成本因素很好地选择系统的硬件(包括处理器以及外部接口电路芯片),在此基础上设计搭建硬件电路,并在基于单片机处理器上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编写完软件代码后能够对程序进行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并进行相应的优化与修改,最终完成系统设计的中等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
知识目标
1.熟悉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2.掌握单片机仿真器和编程器使用方法
3.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中使用的汇编语言基本指令
4.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检测方法
5.掌握典型A/D、D/A转换器的使用方法
6.掌握加、减、乘、除等子程序调用方法
7.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I/O接口、中断、定时器等模块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查阅常用电子元器件和芯片的规格、型号、使用方法等技术资料
2.能熟练的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电子产品软件程序设计
3.能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仿真
4.能熟练的利用单片机仿真器调试硬件电路
5.能制定电子产品开发计划和步骤,提出解决电路设计问题的思路
6.查阅单片机外围电子元件的英文资料
7.能撰写产品制作文件、产品说明书
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并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
3.培养职业岗位必须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4.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
5.养成遵纪守规、细心认真、勤奋节约、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备注
1
认识单片机
6
理论型
1.教学做一体化
2.以实训项目进行
2
单片机存储器及I/O接口
24
理论+实训型
3
数据运算与程序转移
28
理论+实训型
4
查表及位处理
14
理论+实训型
5
中断及堆栈
20
理论+实训型
6
定时器/计数器
24
理论+实训型
7
单片机硬件扩展
18
理论+实训型
8
A/D转换和D/A转换
10
理论+实训型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章节(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学时
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认识单片机
1.理解单片机的概念;
2.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3.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引脚及功能;
4.掌握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5.理解数制与码制;
6.理解单片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
7.掌握单片机时钟及系统复位(复位电路、复位方法)。
理论学习的内容:
1.单片机的组成;
2.单片机的特点;
3.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4.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5.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6.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
7.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8.单片机的数制与码制。
训练项目:
1.单片机程序开发软件KeiluVision2的使用;
2.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