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7月5日下午2:30—5:00★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复习:
注:以下标注的页码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研究》(黄色那本)相关知识点的页码,详细内容可
参考。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
1、什么是国际贸易(PD?它可分为哪几类(P1-3)?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分类:①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②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
形贸易。③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④按商品形式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⑤按
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⑥按参加贸易双方分: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⑦按清
偿方式分: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2、什么是对外贸易(P1)?其产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P5)?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
动。
必备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社会实体之间可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
3、什么是国际分工(P7)?其产生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基础是什么?(P9)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影响因素有: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
发展的基础。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④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
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⑤各国政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程度。
国际分工的形式: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
4、简述世界市场的涵义(P17)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P18)
世界市场: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
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主要特征:①市场主体多层次,有国家、地区、企业等;②交易客体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和服
务贸易比重不断发生变化;③贸易方式多样化;④垄断和竞争更加激烈,争夺世界市场;⑤运销渠
道多元化,信息网络现代化。
5、何谓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P19)?其组织的特点及形式。(P19)
含义: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较高级的组织形式。是同类国家间进行跨国界的贸易、经济政策
协调、调节和制定共同政策的组织。
特点:1.地域邻近。2.具有一定的超国家权力。3.以区内贸易代替外部贸易。
形式:①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分: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
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②按照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划分:部门经济一体化和全盘一体化。③按
照参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6、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P21-22)及我国参与基本态度。
原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维护民族利益的结果;世界基本
矛盾深化的结果。
态度:相互尊重,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稳定发展;相互开放,不搞排他;广泛合作,互利互
惠;缩小差距,共同繁荣。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依据
7、论述各种贸易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要点和代表人物。(P23)
(1)重商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理
论要点:限制货币出口,扩大贸易顺差,增加货币积累,重商主义分早期与晚期。早期重商主义学
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威廉?斯塔福德。晚期重商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
(2)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
贸易。自由贸易的理论要点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美国自由贸易理论的代
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保护贸易政策理论要点是主张生产力理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
特是保护学说的代表人物。
(3)超保护贸易政策及基理论。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产生了维护资本主义利益的超保
护贸易政策。理论要点:侵略性保护国内市场,同时以各种垄断手段提供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去占
领国外市场。代表人物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休谟
8、国际贸易理论形成与发展轨迹
古典贸易理论(形成于15-17世纪,以重商主义理论、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