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基础第二节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
息的基本单元。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细分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被赋予结构和构成就
是会计账户。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具体分类见附录):
①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
产。
②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
债。
③共同类科目,是具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
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⑤成本类科目资产要素,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的项目。
⑥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分为收入和费用。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①总分类科目财政局规定,又称为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
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②明细分类科目企业需求,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
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
的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二)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
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1)会计科目与账
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2)会计科目是账
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金额。
2.会计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相同。
3.会计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个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
结果的具体信息。
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账户的四个金融
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纪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系的
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
全面反映经纪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对账。
(一)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即左借右贷。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
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至于借方表
示增加,还是贷方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账户余额通常在增加发生额一方。
资产、成本、费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备抵类账户:借加贷减;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备抵类账户:贷加借减。
【注意】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1.资产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借加贷减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和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其余额计算公
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贷加借减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其余额
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本期损益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
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本年利润年末无余额,已转入利润分配。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贷加借减: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
登记减少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借加贷减: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
登记减少额。
【总结】计算期末余额的方法:从期初余额开始,同方向相加,反方向相减。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
在一项经济业务中,一项或几项计入借方,另一项或几项必须计入贷方;计入借方的金额
等于介入贷方的金额;如果涉及多个账户,计入借方账户金额的合计数等于计入贷方账户
金额的合计数。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
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