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施工技术
1二次结构施工管理通病
1.1小构件施工困难
住宅楼砌筑二次结构施工中存在许多尺寸较小的门垛、窗垛。根据规范和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要求,此类门垛、窗剁需在砌筑阶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由于此类构件尺寸较小,二次结构施工时模板加固和混凝土浇筑都存在较大困难,增加了砌筑二次结构施工的工程量和人工的消耗,影响了二次结构的施工效率。根据项目部图纸特点,所有住宅楼的阳台两边都有长度较短的端墙,构造柱较多,且阳台空间狭小,施工工作面不足,构造柱加固及浇筑过程需在外架上操作,危险系数较高。除此之外,高层住宅都有室内电梯,由于电梯井壁是砌筑的墙体,需要根据电梯厂家深化的图纸在每层增设圈梁,用于电梯型材固定。而电梯招标一般在项目中后期开始,存在深化图纸延误的现象,这会影响砌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1.2构造柱无法浇筑到顶
构造柱是在一次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施工的,这使构造柱的浇筑面临较大的困难。受构造柱上部主体结构梁的影响,构造柱模板侧面须留设混凝土浇筑的口部。这导致构造柱无法一次性浇筑到顶,需对浇注口进行二次修补,对构造柱的完整性和与一次结构的连接产生不利影响(见图1),也为施工班组偷工减料留下了机会,成为工程交付后与业主产生质量纠纷的主要方面。
图1构造柱浇筑效果
1.3窗台渗漏
二次结构窗台压顶在常规施工中通常浇筑为平面,然后安装窗框,最后粉刷窗洞口并收边收口,此时窗台的压顶通过粉刷找坡,防止雨水的侵入。但这种方法会存在抹灰层破坏或找坡不到位,造成窗台积水,最后慢慢出现反渗的现象(见图2)。事后只能凿除抹灰层进行二次建筑找坡,既留下质量隐患,又增加了后续的维修量。这也是业主入住后经常反馈的质量缺陷。
图2窗台渗水
1.4二次结构表面脱模并漏浆
二次结构施工中常规采用普通红模板。该模板使用成本较低,但模板表面粗糙不光滑,多次周转使用后表面存在严重的脱模现象,影响拆模后的二次结构表观质量。同时由于二次结构与砌体交界处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二次结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泥浆顺着板缝外流,墙面遭到大面积污染,影响砌筑工程的整体观感(见图3)。
图3混凝土污染墙面
2二次结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
2.1二次结构深化
开工前组织所有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提前开展技术策划,结合以往经验和项目特点,将图纸中门垛、窗垛、过梁、阳台端墙和电梯井道优化为与主体结构一起浇筑,优化结果需经设计人员复核验算,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经技术策划,深入了解图纸,通常当图纸中门垛、窗垛<300mm时,与主体结构一次性浇筑,同时将阳台两边的端墙深化为全混凝土结构,与一次结构一同浇筑。与此同时,将电梯井道砌筑墙体优化为全混凝土结构。以上深化全部由设计人员复核验算,并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后,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下发给相应施工班组,在进行现场施工。
2.2构造柱留设簸箕口
为保证构造柱可一次性浇筑到顶,要求在构造柱浇注口位置设置簸箕口溜槽(见图4),混凝土从溜槽往构造柱中灌入并振捣(可用力敲打模板振捣),同时构造柱混凝土须灌满至结构梁底并将簸箕口灌满。
2.3窗台渗漏
为防止窗台出现积水和渗水的现象,要求窗台压顶向外找坡,高差20mm(安装模板时外侧模板比内侧模板低)。在窗台压顶底部100mm处留设塑料套管加螺杆,此螺杆既可用来托住侧模板,又可用来对拉加固。当构件高度>150mm时,在上部再设1道对拉螺杆。
为防止后期窗台渗水,将所有窗台压顶在二次结构施工中采取外侧模板顶部低,内侧模板顶部高的方式进行加固,浇筑完成后形成外低内高的坡度(见图5),减少后期抹灰施工阶段的建筑找坡,且结构找坡能更有效地避免窗台渗漏,减少后期的质量隐患。
图5窗台压顶找坡成型效果
2.4二次结构使用黑胶模板并粘贴双面胶
采用黑胶模板进行二次结构施工,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每个构件的加固体系进行检查,在全部合格后才准许浇筑混凝土。同时砌筑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带领技术人员、劳务人员进行现场交底,明确砌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所有二次结构模板施工前,在不同材料交接位置粘贴双面胶(见图6),这可有效保证二次结构成型质量,同时可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污染砌筑墙面。
图6粘贴双面胶
3实施效果
3.1二次结构深化
通过深化门垛、窗垛和端墙,减少后期二次结构的施工时间,有效节约时间成本。同时电梯井道砌筑墙体优化为全混凝土结构,避免后期电梯井道砌筑及二次结构浇筑的安全风险。
3.2构造柱留设簸箕口
保证所有留置簸箕口溜槽的构造柱可将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到梁底,拆模后待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及时将簸箕口混凝土剔凿掉,既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又保证了构造柱成型面的美观(见图7),有效减少项目交付后业主装修时暴露出的质量缺陷,避免后期纠纷。
图7簸箕口剔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