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9-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城市设计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形式
理论教学+课程设计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教材: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金广君编著.图解城市设计.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推荐网站
规划空间站,
本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
熟悉城市设计空间分析理论
掌握城市设计空间要素的内容和调研分析方法
基本具备对城市典型空间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教学法和手段
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城规专业专升本学生;生源具有多元性,基础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学过城市规划原理等基础知识。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16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1)理论教学学时分配:
城市设计概论——2学时
城市设计基础理论——2学时
城市设计编制——2学时
城市空间要素与景观构成——6学时
城市典型空间设计——4学时
(2)课程设计学时分配(16学时):
准备阶段(4学时):确认地形及建设条件,明确设计要求,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整体排版。
构思方案(4学时):根据要求构思功能分区、道路交通以及景观轴线等。
草图阶段(4学时):按照比例依次绘制总平面图、鸟瞰图、分析图的铅笔线稿。
成稿阶段(4学时):完成墨线绘制、上色以及细节内容完善。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学时
2
时间、课次
3月25日1节-2节、7节-8节总第1次
教学目的
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
理解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熟悉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设计的概念及涵义的理解
难点: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5分钟)
借助雨课堂发送问卷,让学生描述并讨论一下自己所理解的城市设计。
二、课程内容(75分钟)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目前为止,关于城市设计没有公认一致的看法,仍在发展完善中,从已发表的观点中,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城市设计
角度一: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①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城市设计是指为了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关联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政策、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②“小组10”(Team10)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强调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也强调了“文脉”的概念,大大拓宽了城市设计发展的视野。
③美国学者凯文·林奇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进而应“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④英国学者吉伯德认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则认为城市设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从以上观点来看,理论形态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城市设计的学术性和综合性,有时还变换视角和研究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角度二: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①巴奈特(J.Barnett):“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的生活问题”,城市形态需要通过“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应该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②齐康: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包含几个意义:一是城市设计离不开“城市”。城市建造过程中的各项形态关系都有一个环境,层次不同。二是城市设计离不开设计。设计不是单项的设计而是综合的设计,即将各个元素加在一起综合分析比较取其优势,是有主从、有重点、整体地进行设计。
③邹德慈认为城市设计应该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城市设计创造高质量、三维的物质形体环境;要重视研究使用者的需要和愿望,为人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清洁悦目的城市空间;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活动和竞争力;要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