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特征
1.1根据当地的气象信息,有雷雨天气时,容易发生雷击事故。
1.2事故主要发生在地势较高且防雷击设施较弱的施工区域。
1.3雷击事故主要发生在春夏多雨季节,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2.1.1应急自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1.2自救组:副经理、各施工队队长及指定人员组成。
2.1.3救护组:项目书记、办公室、各施工队工班长指定人员组成。
2.1.4疏导组:由项目副经理、安质部、测量室、各施工队值班人员组成。
2.1.5保障组:由项目总工、办公室、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及指定人员组成。
2.1.6善后组:由项目书记、办公室、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1.7调查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工程部、安质部、设备部、物资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2应急岗位职责
2.2.1组长的职责:
A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
B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
C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项目现场处置方案,向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D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项目应急演练,指挥项目应急行动。
2.2.2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落实项目应急行动,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D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2.3自救组职责:
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
2.2.4救护组职责:
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2.5疏导组职责:
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2.6保障组职责:
提供技术保障,并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畅通,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供给。
2.2.7善后组职责:
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和接待伤亡人员的家属,配合项目做好理赔工作。
2.2.8调查组职责
按要求提供事故情况和相关资料,参与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当发生险情前,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危险区域施工人员撤离,迅速报告应急自救组长,自救组长迅速上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1.2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洞外值班室报警。
3.1.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长向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3.1.4现场应急自救领导小组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雷击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雷击涌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
3.2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见应急处置方案后的图表式样附件)。
3.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3.1出现事故征兆时处置措施
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地带同时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各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对施工生产区和驻地周围的建筑物、给排水管路、电力线路、露天设备的避雷设施进行细致检查,特别是对处于高势的施工设备、电力设施、炸药库的避雷器材要重点检查并对避雷设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器材。雷电发生前,应立即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备的电源,在室外作业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等。
3.3.2事故发生后处置措施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启动雷击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抢险组将遇险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地点。立即对抢救出的人员进行紧急处理,然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3.3.3有遇险人员时的处置措施
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想方设法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搜救。
4.注意事项
4.1遇险人员救出后转至安全地带,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进行其它救助